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服用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12周后幼鼠、成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各倍体细胞的百分比、生精细胞周期、凋亡的情况及停药后配对雌鼠的生育能力,了解常规剂量的雷公藤多苷对幼鼠、成鼠生殖损伤的程度,并探讨其生殖损伤的部分作用机制及其停药后大鼠的生育情况。
方法:将雄性SD幼年大鼠(3周龄)、成年大鼠(9周龄)各60只随机分至:幼鼠空白组A(n=30)、幼鼠多苷 B(n=30)、成鼠空白组C(n=30)、成鼠多苷组D(n=30)。A组与C组均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0.5ml/100g·d]灌胃,B组与 D 组均给予雷公藤多苷[12.5mg/kg·d]灌胃。实验期间大鼠自由进食。12 周后,每组于末次灌药1h后随机处死10只动物,取左侧睾丸组织 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进行病理损伤评分,右侧睾丸组合酶消化法制作单细胞混悬液,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各倍体细胞的百分比、生精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停药5周后,每组剩余动物分笼喂养,并按雌雄1:1配对,用于雷公藤多苷停药后生育情况的研究。
结果:
1.组织形态学观察:幼鼠空白组及成鼠空白组睾丸组织HE染色均正常;幼鼠多苷组与成鼠多苷组睾丸曲细精管管壁变薄,细胞层次减少,排列紊乱,精子、精子细胞、精原细胞及精母细胞均有减少,尤以精子和精子细胞减少为主;两多苷组相比,睾丸组织损伤病理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2.生精细胞各倍体细胞百分比:两组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相对应空白组相比,幼鼠多苷组、成鼠多苷组的1C细胞群(精子细胞和精子)、2C细胞群( G0期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均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4C细胞群(初级精母细胞和G2期的精原细胞)均值有增加,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两多苷组相比各细胞群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细胞周期分析:两组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相对应空白组相比,幼鼠多苷组、成鼠多苷组 G0/G1期、G2/M期未见差异(P>0.05), S期均值有增加,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两多苷组相比细胞周期各时相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
4.生精细胞凋亡比例:两组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相对应空白组相比,幼鼠多苷组、成鼠多苷组生精细胞总凋亡比例增加,且差异显著 (P<0.05);幼鼠多苷组较成鼠多苷组总凋亡比例均值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5.生育情况:停药5周后,幼鼠多苷组受孕率最低,成鼠多苷组次之,但二者在平均产仔数量及平均产仔时间上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常规剂量的雷公藤多苷对幼鼠及成鼠睾丸生殖细胞均有损伤,且损伤程度相仿,其机理与细胞周期的改变无显著关系,损伤的细胞主要是精子和精子细胞,对精原细胞的损伤较轻,停药5周后,幼鼠多苷组相对应的雌鼠的生育率为85%,成鼠多苷组相对应的雌鼠的生育率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