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收集1994年1月至2010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宫颈HPV感染相关文献,通过频度分析药物使用特点及规律,以探讨宫颈HPV感染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①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54例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且宫颈HPV阳性患者,采集相关信息,将患者分为脾虚湿盛证、湿热下注证、肾阴亏虚证、肾阳亏虚证,并总结证型分布规律。②对CNKI中所选文献进行用药规律、药物类别、药物归经等使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的统计。结果1、湿热下注证所占比例最高,为46.30%,四组证型所占比例依次排序为湿热下注>肾阴亏虚=肾阳亏虚>脾虚湿盛。四组证型与CIN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中医药治疗宫颈HPV感染用药共78味,总用药频次179次,使用频次最高药物为薏苡仁。按功能归为27类,进一步合并为15大类,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三类药物合计使用频次为67.60%,其中清热药为第一位,补虚药次之。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观察以及药物使用的文献统计分析得出,湿热下注证为宫颈HPV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