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是唱歌的民族,自古就好歌、尚歌。山歌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壮族地区民间普遍乐唱、好唱、善唱山歌而形成了壮族独特的歌咏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是壮族歌咏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歌咏文化底蕴深厚,有壮、汉、瑶三个民族的各具特色的山歌,以壮族山歌为主体。田阳的壮族山歌有三个歌种:田州山歌、古美山歌、德保山歌。三个民族的山歌都反映出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里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唱歌活动形式”,也是壮族民间传统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田阳有敢壮山歌圩为典型和代表的十一个歌圩。敢壮山歌圩起源于壮族人们祭拜人文始祖布洛陀的祭祀活动,娱神与娱人同在,保留古老风貌。比较歌圩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到了传统歌圩向现代歌圩的变迁轨迹。山歌作为壮族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际手段是各种歌俗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歌师、歌手们的学歌、教歌经历透示出“熏陶+口传+歌书+磨练”传统的山歌传承模式。传统社会山歌的传承动力反映了社会的“奖惩”理论:对文化规范的遵守是通过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积极的奖励和消极的惩罚来实现的,从而形成“文化迫力”,而也正是社会、时代的变化导致“文化迫力”的改变,是使山歌传承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歌咏文化的现代转型和阐扬主要反映在山歌用作官方宣传工具、歌圩旅游开发以及山歌进入文化消费领域,成为文化消费品三个方面。山歌进入官方宣传系统,不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而是体现了国家与民间文化的互动、相互适应和认同;旅游开发导致敢壮山歌圩发生重大变迁,引发了对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的讨论;在消费时代下,在山歌成为文化消费品的过程中,文化主体表现出文化自觉、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和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使山歌在消费市场中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但是科技时代下,“工具理性”、“文化复制”和民族文化产业化会不会对民族文化的个性、特性、意义造成消解,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