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木犀属豆科牧草,蛋白质含量高,单独青贮时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carbohydrates,WSC)含量低以及缓冲能值高不易青贮成功。本研究通过草木犀分别与青绿玉米、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混合青贮,在青贮过程中,采用常规养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高通量测序等测定方法,测定草木犀混合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种类及多样性以及青贮完成后饲料瘤胃降解特性等,对草木犀混合青贮的品质进行全面评价,为草木犀混合青贮利用提供依据。本试验根据青贮所需最低WSC(占青贮鲜重的3%)设置试验,草木犀与青绿玉米比例为8:2、7:3、6:4、5:5;记为Q8、Q7、Q6和Q5。草木犀与玉米秸秆的混合比例为9:1、8:2、7:3、6:4;记为H9、H8、H7和H6。草木犀与冬小麦秸秆的比例为9:1、8:2;记为M9、M8。进行袋装青贮,在青贮分别在青贮的第1 d、3 d、7 d、15 d、30 d、60 d开袋取样。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草木犀与青绿玉米、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分别混合青贮,在青贮60 d,Q6、H7处理pH值分别降低到3.68、3.77,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各处理WSC含量在青贮前后差异显著,Q5处理从9.32%降低到3.54%,H6处理从8.94%降低到3.71%。各处理干物质(Dry matter,DM)、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随草木犀添加比例的降低而升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H6处理NH3-N含量最低为0.66g/kg FM,Q5处理NH3-N为0.76g/kg FM。H6处理乳酸(LA,Lactic acid)和乙酸(Acetic acid,AA)含量分别为4.57%FM,1.63%FM,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在第15d时各处理已检测不到PA,在第7d时各处理均检测不到BA。2.青贮过程中,各处理乳酸菌数量在15 d时达到最高,其中Q6处理乳酸菌数量为11.35 Lg cfu/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酵母菌数量随青贮时间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第7 d酵母菌数量达到峰值。霉菌数量呈降低趋势,第30 d时各处理均检测不到霉菌。3.通过高通量测序,各处理微生物菌群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各处理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上,草木犀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优势菌群为魏斯氏菌属,占比为33.69%42.56%,草木犀与青绿玉米混合青贮优势菌群为植物乳杆菌属,占比为24.24%44.61%。在Alpha多样性指数上,草木犀与小麦秸秆混合青贮,M9处理Shannon指数为2.84,Simpson指数为0.10,群落丰富度高和物种均匀度高于M8处理;草木犀与青绿玉米混合青贮,Q6处理Shannon指数为2.39,Simpson指数为0.20,群落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高于Q5、Q7和Q8处理;草木犀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H9处理Shannon指数为2.33,Simpson指数为0.18,群落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高于H6、H7和H8。4.混合青贮72 h体外评价,在012 h,各处理产气量较多,在36 h时各处理产气量达到峰值;在72 h时Q5处理产气量最高为103.57ml。在036 h各处理DMD快速升高,36 h后各处理DMD变化均不大,0-72 h H6处理干物质降解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最高为63.75%。5.通过综合评价,草木犀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时,推荐草木犀添加比例在70%左右;草木犀与青绿玉米混合青贮时,推荐草木犀添加比例在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