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葱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花葱由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独特的观赏性在国内花卉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但其繁殖效率较低,通常采用分球繁殖,多数优良品种增殖系数一般只有2~3,大大限制了大花葱的快速发展。大花葱多数品种花而不实,限制了其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的发展。本试验从两方面出发,一是建立大花葱高效再生体系,提高繁殖效率;二是诱导大花葱‘大使’(Ambassador)品种染色体加倍,以期获得性状更佳、可育性增强的多倍体品种。再生试验结果显示,前期利用‘露西球’(Lucy Ball)和‘阁下’(His Excellency)筛选出的适宜培养基对‘米尔纳’(Milner)和‘大使’同样适用;虽然也发现‘米尔纳’幼叶的更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2 mg/L NAA+0.2 mg/L 6-BA,更佳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NAA+0.2 mg/L 6-BA,但其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另外也发现‘大使’再生叶片诱导MS+1.0 mg/L 2,4-D+1.0 mg/L 6-BA增殖效果相对较好。生根培养基采用不添加激素的1/2MS培养基,生根率可以达到46%。对大花葱(2n=2x=16)染色体加倍处理,设置秋水仙素浓度依次0.01%、0.03%、0.06%、0.09%、0.12%,处理时间24 h、48 h、72 h,对82株诱导植株进行检测,发现20株为多倍体植株,其中包括3株四倍体、1株八倍体以及16株嵌合体,为日后大花葱的多倍体育种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统计15组诱导实验结果,发现秋水仙素浓度为0.06%和0.12%处理时间48 h诱导效果均好,而中间浓度0.09%并未获得较好结果,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城”与“池”是古代中国传统城市的堡垒,古代帝王修筑城池大多都是为了保护一座城市的利益和公共安全,既为了防御战争侵扰,也为了抵御洪涝等自然灾害。它的背后蕴含着兴建者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统治阶级精神与权力的象征。由于苏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城池与周边的河湖水网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它不仅代表着统治阶级的理想,更反映着世代子民与城与水共生的生活方式。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有着不同于前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石材的应用,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建国以来开展了许多大规模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采工作,而开采过后遗留下了众多的采石废弃地,随着近些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这些采石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塑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热点。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一些采石废弃地逐渐进入城市范围内,对城市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影响,除了对城市风貌、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存在着雨洪灾害、水土流失、泥石
学位
学位
海岸带位于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地带,拥有典型的自然与人文风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境。这些优良的特点使海岸带成为海滨景观建设的重要依托。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开发强度不断增加,海滨城市的快速发展,地域内原有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已建成的海滨景观项目也普遍出现相互模仿,风格缺失的现象。因此在当下,基于地域景观特征研究的海滨景观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一方面总结梳理地域景观的内涵、构成以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就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美丽乡村的建设得到了广泛推行,人们对乡村建设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同时乡村居民对公共空间的环境水平以及游客对乡村景观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的营造直接关系到村容村貌及村民的幸福指数,是美丽乡村评比的重要指标。同时乡村建设时也面临着乡土特色缺失、景观同质化、景观单调等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国家建设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土地资源短缺的现象逐渐加重,土地盐碱化也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世界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也使农林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与此同时,郊野公园在应对城市生态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满足休闲游憩需求等方面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时代背景,对盐碱地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了解盐碱地的概念、成因与危
在当今城乡统筹和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自然资源丰富的乡村得以拥有新的发展目标:与城市“等值不同质,内外动力兼具”的新型人居聚落。然而,现行的乡村规划对乡村内在发展逻辑、本土特色和村民主体性的忽视,导致其特色格局要素受到冲击,地方社会不断式微,极大制约了乡村的发展。因此,立足于当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经济条件,反思以往的规划实践误区,亟需建立属于这个时代的乡村规划范式、理念和技术体系。本文首先对乡村发展脉络
远缘杂交是培育无髯鸢尾新品种的重要途径。将西伯利亚鸢尾与有髯鸢尾、饰冠鸢尾进行杂交,设置系间杂交组合25个,亚属间杂交组合22个,授粉4166朵,收获种子19395粒,杂种苗2481株。通过胚拯救获得西伯利亚鸢尾与有髯鸢尾、饰冠鸢尾杂交后代,对5个西伯利亚鸢尾品种间杂交组合和黄菖蒲与玉蝉花后代进行表型性状遗传与变异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西伯利亚鸢尾与有髯鸢尾远缘杂交:‘S7’(西伯利亚鸢尾)×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