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已基本实现全民覆盖,为保障民生健康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医疗费用支出近年来上涨迅速,医疗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问题逐渐凸显。医疗保险作为第三方支付,是否引发道德风险,进而造成医疗资源过度使用,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2011、2013、2015年数据展开实证研究,考察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是否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利用报销规则的地区差异,构建最小二乘(OLS)回归模型,以门诊和住院这两种医疗服务类型分别展开研究,并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平均来看,在报销比例更高的情形中,住院总费用没有增加,同时,参保人的自付住院费用下降、住院天数没有显著变化,说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住院没有引发道德风险,同时降低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但是在门诊治疗中,报销比例更高的情形中,总的门诊费用更高,且统计显著,但是自付费不会增加,表明可能存在道德风险。稳健性检验发现,以上结果在老年参保群体、高医疗费用参保群体中保持一致。异质性检验发现,分收入群体看,低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均不存在住院服务的道德风险,但是相较于低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从医疗保险中获益更多;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可能存在住院服务的道德风险,西部和东部地区则不存在道德风险;分城乡来看,农村户口人群不存在住院服务的道德风险,但城市户口人群可能存在。另外,不同地区的医疗费用对医疗供给侧变量表现出不同弹性。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