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出现了“人口较少民族”这一备受关注的概念,也称“少民族”或“小民族”。与此同时,“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成为当今民族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下,即人们所谓的“人口较少民族”,鄂伦春民族便是其中之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鄂伦春民族8196人,其中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有2050人,占全鄂伦春族总人口的25%。鄂伦春自治旗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建旗50多年来,鄂伦春民族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先后实现了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三次跨越,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由建旗之初单一的农猎自然经济状态,进入了较为繁荣的农林经济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同鄂伦春自治旗一样,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和自然及地理环境等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生产水平、人民生活文化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是,这种差距在有些地区还在逐步拉大。这个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矛盾,影响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当今世界,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中与经济的互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场面,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发展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深入开掘民族地区物质生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要依托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民族文化也会因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所以,在研究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时,一方面,要对资源丰富而资金短缺、地大物博而交通不便等各种经济因素予以关注,扬长避短,发挥民族地区经济的潜力,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鄂伦春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第四次历史性跨越,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其经济正逐渐走向多元化。较之解放初期,鄂伦春民族的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但在现代化过程中,该民族仍然存在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不适应经济转型需要、民族特征消失加剧等问题,其中如何协调鄂伦春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矛盾,实现二者和谐发展是鄂伦春民族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因此,本文以研究鄂伦春民族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为核心,文章将基于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经济的关系,对鄂伦春族现阶段民族经济与文化的不和谐进行理性思考,以期对促进鄂伦春民族经济与文化走向和谐、实现第四次历史性跨越提供可行性对策;进而为中国探索“人口较少民族”如何实现民族经济与文化和谐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全文分为三部分。导论部分全面介绍了研究背景、相关研究设计及动态。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概念篇,主要针对文章中的“民族经济”、“文化”等概念予以界定,并对民族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解析;第二章是分析篇,通过对鄂伦春自治旗的实地调查,总结鄂伦春民族经济与文化存在明显的不和谐现象,进而分析这种不和谐现象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第三章是建议篇,结合鄂伦春自治旗第四次历史性跨越的背景,提出鄂伦春民族经济与文化和谐发展的目标及路径。最后则是结论与讨论,对本文研究进行了简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