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研究,寻找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期降低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12版Beers标准、2015版Beers标准、2014版STOPP/START标准和2017版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临床药师通过评价某三甲医院2014年1~6月365例年龄≥65岁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处方,确定其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基于2012版Beers标准:189例(51.78%)患者至少存在一种潜在不适当用药。74例(20.27%)患者使用了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273例(74.79%)患者使用了中药注射剂。影响因素包括联合用药数、住院天数、年龄和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与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和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基于2015版Beers标准:232例(63.56%)患者至少存在一种潜在不适当用药。老年人应该避免非抗感染药物相互作用为27例(7.40%)。老年人应该根据肾功能减量/避免的非抗感染药物药物12例(3.29%)。影响因素为联合用药数和住院天数。基于2014版STOPP标准:202例(55.34%)患者至少存在一种潜在不适当用药。老年人不适当处方筛查检出率最高的是苯二氮卓类(22.17%)。基于2014版START标准:256例(70.14%)患者至少存在一种处方遗漏。老年人处方遗漏检出率前三位依次是他汀类128例(35.07%)、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111例(30.41%)、抗血小板药95例(26.03%)。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与住院天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基于2017版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55例(69.86%)患者至少存在一种潜在不适当用药。潜在不适当用药检出率较高的是氯吡格雷(32.88%)、艾司唑仑(18.63%)、可乐定(9.32%)。疾病状态下潜在不适当用药检出率最高的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104例(28.49%),凝血障碍或接受抗凝治疗使用氯吡格雷、NSAIDs 46例(12.60%)。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与住院天数和年龄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临床上要充分控制或利用这些因素,减少药物相关性问题的发生。临床药师应结合所在医院(地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用药特点,合理借鉴和运用各类标准,关注临床合并症,重视药物相互作用,提醒医师和患者慎用中药注射剂,减少老年用药风险,促进老年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