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塞米松磷酸钠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等疾病,因其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曾有“皮质激素类药物之王”的美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是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灭菌水溶液,上世纪末,国内有研究者发现,因国产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与进口原料的工艺不同,国内企业改用国产原料生产的产品出现白点、沉淀、变色等问题,原因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水解生成了几乎不溶于水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易被氧化,使药液变色。众多学者和生产企业对如何防止高温和pH值变化引起地塞米松磷酸钠水解进行了重点研究,对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杂质研究关注较少。《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首次增订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检查,对地塞米松、杂质I以及其他杂质的限度做出规定。药品检验机构对市售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抽样结果显示,多家企业多批次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超标”、“含量测定结果低于标准规定”,其中杂质I明显超出规定限度,有些产品中杂质I超限度值高达10倍,严重影响药品质量。这一明显杂质在现行的中国药典中并未说明其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产生来源,且杂质I的生理毒性未知,对药品的安全性构成了极大威胁。本课题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质量标准,经实验全面分析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和9家企业共12批次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产品质量,证实杂质1非原料药引入,而是由制剂配方或工艺过程引入。研究分析了强制降解条件下加与不加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有关物质的影响,实验表明加亚硫酸氢钠的样品溶液经热破坏出现较明显的杂质I。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PLC-ESI-Q-TOF-MSn)初步推测了杂质1的化学结构及来源,证明杂质I为地塞米松磷酸钠与亚硫酸氢钠加热后反应产物。依据Q-TOF-MS的分析结果,以地塞米松磷酸钠和亚硫酸氢钠为起始原料,经加成反应合成杂质I,利用杂质I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溶解度差异得到杂质I粗品,再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化,得到的杂质I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纯度为96%以上。经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高分辨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对杂质I进行了结构鉴定,获得了其化学结构等基本信息,并开展动物试验初步证明了杂质I无明显生理毒性。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和美国药典(USP35-NF29)优化方法测定了杂质I对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相对响应因子,两方法测定值基本一致,证明杂质I检查应采用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加亚硫酸氢钠的热破坏方法配制系统适用性溶液,旨在对杂质I定位,为完善杂质I控制提供依据。采用模拟制剂工艺考察了制剂配方及工艺流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多种因素,为产品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实验证明不同亚硫酸盐类抗氧剂均可与主药反应生成杂质I,活性炭对地塞米松有较强吸附作用,丙二醇有助于维持注射液稳定性,加热灭菌、充氮工艺会影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质量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