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老龄化社会严重,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进行体育活动可以有效的增进老年人的健康,增加晚年生活幸福指数。广场舞从出现开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迅速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利器”,但这个“利器”是否真的“利”,还是在“锋利”的同时发生“割伤”的情况,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本文选取老年人正常行走与广场舞中具有代表性的击鼓下摆、前平耸肩、背手前蹬动作作为实验测量内容,走访各大社区和晨练站,选取最佳年龄段进行现场数据采集,运用Rs-scan测试平板及Footscan7 USB2 gait软件对15名老年人正常行走与广场舞典型动作的足底的压力-时间曲线、压力及压力冲量、压强及压强冲量、足平衡等参数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1、受试老年人正常行走足底压力峰值与青年人相符,成2次波峰型,在击鼓下摆动作下摆时和背手前蹬动作及相关类似动作中将比正常行走多产生一次压力峰值。2、受试老年人在击鼓下摆和背手前蹬中更多的老人出现足中区最大受力,长时间的足中区过度受力有可能致使后天平足的发生;前平耸肩动作增加了第1跖骨区受力,有发生拇趾外翻的风险。3、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中心线轨迹与足轴线偏离不大,在击鼓下摆动作中压力中心线出现偏离和回环变化,前平耸肩和背手前蹬压力中心轨迹线明显出现了偏离。4、在老年人的足平衡分析中,老年人正常行走时足的支撑站立和推离地面时段足有明显的偏外(内)翻迹象,这种偏外(内)翻迹象在广场舞典型动作中进一步加剧,增加了足损伤的风险,对于需要单脚支撑的动作,足稳定性明显下降,容易出现踝关节损伤。5、我们发现经常参与广场舞锻炼的老年人足平衡相对稳定,这对老年人参与广场舞健身活动提供了科学的、肯定的支持。6、在压强及压强冲量分析中我们发现,受试老年人正常行走时最大压强集中在M2、M3区域,这与其他学者关于老年人正常行走的足底压强研究结果相符;在击鼓下摆和前平耸肩中最大压强及冲量向M4转移,在背手前蹬中最大压强及冲量向M1转移明显,M1的不正常受力有可能致使拇趾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