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传统建筑自成体系,风格独特,特别是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由于受到不同地理气候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每个地域条件下都孕育出不同的建筑风格。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南接四川,西接青海,自古就是中原民族与蕃族犬牙相制之地。1985年,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曾提出过“陇西走廊”的历史地理概念,所谓民族走廊就是一定地域条件下,民族历史的变迁和演变的地带,这一概念也是继他早年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的延续,而甘南藏族自治州恰好位于“陇西走廊”的核心地带,而这条走廊是连接“河西走廊”与“藏彝走廊”的桥梁,也是中原与藏人的桥梁。因此,这里的藏族民居,是研究民族迁徙与演变的活化石。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城镇化的加深,更靠近中原地区的甘南藏族,受到的影响可以说是空前的,传统乡土建筑的风貌正在受到严重的外界文化的侵蚀,因此对于甘南藏族传统聚落与民居的整理、研究就显得刻不容缓。本文选取的尼巴藏寨位于卓尼县车巴沟尼巴乡境内,属半农半牧的型经济,相比卓尼洮河流域藏族,受到外来文化辐射较弱,在我国80年代建房高潮时,新建村寨依然大部分保留了原有的营建手段和文化内涵,可以说是研究传统藏寨更新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藏。因此,笔者借用人类学、历史学、类型学、现象学的方法,大量翻阅资料并进行详实现场调研,旨在探寻尼巴藏寨聚落与民居更新发展的外因内适,为乡村特别是藏族村落更新建设提供参考。文章共分六部分:第一章阐释研究对象范围、现状、意义与内容,并对尼巴藏寨所处的安多藏族与“陇西走廊”进行了详尽的解释;第二章旨在从广义的自然、人文背景探析藏寨形成、发展的背景;第三章,则从聚落大的层面,寻找择址、形态发展的过程与因素,并对聚落的现状空间构成结构做出分析,与安多地区的其他藏寨进行比对研究;第四章将视野放在了点上,通过民居建筑的实例解析分析其建筑学层面的功能构成、平面组合、剖面关系、立面特点、室内装修、营造过程与结构体系等方方面面,并且总结调研资料,整理出尼巴藏寨建筑演变的过程和因素并得到其建筑母题。第五章则探讨尼巴藏寨更新演进过程中值得学习的好的地方和更新中的小问题,回答了尼巴藏寨该何去何从。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进行论文总结,反复思索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以期能对尼巴藏寨的保护更新提出指导。
其他文献
军港水面监控系统是对信息化监控的集成系统,包括对海域内的环境监测,对军用船舶和民用船舶的监管,建立监控海域的态势感知。系统对海域的监控提高了舰艇出航的安全性,降低了
高畑勋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的重要一员,其作品多关注普通平凡生活为主,作品充满朴实的魅力,他在作品中贯穿自己的人生哲理与诗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以《岁月的童
内燃机是人类历史上一项相当伟大的发明,它是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的标志之一。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它的用途十分的广泛。而在其组成部分当中,曲轴轴承是其最为主要的零件之一,它的
2008年笔者参加了德国、瑞典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题培训班。学习培训期间,切身感受了两国良好的环境质量,亲眼目睹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
近些年,有关客车设计方面,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应用CATIA对其车身设计加以辅助,并且有关理论与方法也逐渐成熟。从二维到三维设计客车产品,到客车产品的模拟仿真设计,进一步促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普及,自动化生产与智能制造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对于自动化与智能制造,大部分功能的实现都是基于传感器的,其中光电式传感器又是传感器中应
近几年,高温阀门在设计方面取得新突破,并得到广泛运用。所以对高温阀门设计技术加以探究具有一定必要性。在长时间的高温工作中,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如机械和物理性
面对突发的灾害,人类采取避难转移的方式来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大范围的人口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必须有合理的计划和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提出了基于GIS和OREMS的洪灾避难系统来模拟洪灾的避难转移过程。根据洪灾危险区的统计资料,应用基于GIS的风暴潮洪灾风险系统分析洪灾淹没范围、避难区域的人口分布、路网结构,使用OREMS避难交通模型模拟避难过程。以长兴岛为例进行洪灾避难交通模拟,得到避
在机械设备企业中转动设备的润滑主要依靠润滑油,保证设备的冷却和润滑。润滑油的液位在设备日常的维护检查中显得尤为重要,润滑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能否安全长周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