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含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案(ART)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共感染患者肾脏安全性、肝纤维化程度以及免疫学重建进行评价。 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确诊的,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拉米夫定、依非韦伦三药联合作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HIV单感染者157例、HIV/HBV共感染者65例,随访时间点为基线(ART前)、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以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肝脏纤维化指数-4(FIB-4)、CD4+T淋巴细胞计数作为评价肾脏安全性、肝纤维化程度以及免疫学重建的主要指标。 结果:ART前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WHO临床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IV/HBV共感染率为5.29%;共感染组与单感染组Cr、eGFR在ART前、ART后6个月、ART后12个月、ART后18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R在治疗18个月内未见下降。共感染组FIB-4在ART前、ART后6个月、ART后12个月、ART后18个月均高于单感染组(P<0.05)。ART后两组的FIB-4均下降,尤其在ART6个月内,ART12个月后趋于稳定。两组ALT、AST、ALB、TBIL在各个治疗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ALT、AST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与ART前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ART后ALB较治疗前升高、TBIL较治疗前下降,尤其在ART6个月内(P<0.05)。共感染组PLT在治疗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单感染组(P<0.05),两组ART后PLT均高于ART前(P<0.05),尤其在ART后6个月内,并在ART12个月后趋于稳定。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两组CD4+T淋巴计数在各个治疗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IV RNA在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共感染组与单感染组在ART后6个月时低于检测限以下(<50copies/ml)的比例分别为41.67%、4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HIV/HBV共感染组与HIV单感染组应用含TDF的ART方案治疗18个月内肾脏安全性相似;HBV与HIV感染均影响血小板进而影响FIB-4的评估,ART后6个月内,FIB-4下降主要与血小板升高相关,故应用含TDF的ART方案后短期内用FIB-4评估肝脏纤维化缺乏准确性。共感染组PLT持续低于单感染组,其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HBV共感染对含TDF的ART后的免疫重建无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