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营利组织,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动员民间资源,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等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公信力不足、内部管理混乱、项目运作效率低下等,人们发现非营利组织并非“德行完美的神话”。现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总结法和演绎法,创新性地引入委托--代理理论、合约失灵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经济人”假设理论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进行说明,增强了其理论说服力。在阐述非营利组织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历程及公信力不足的表现,主要表现有管理者渎职腐败、违背组织公益性宗旨、组织项目运作效率低三个方面。之后从四个维度深入分析了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解决对策,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提升。维度一--发展环境:自主性不足导致我国非营利组织对政府依赖性大,在社会结构中定位模糊。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导致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危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立法的不完善、双重管理体制、“非竞争”原则的制约以及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不足,已成为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提升的瓶颈。维度二--外部监督: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公共利益的维持和对利益相关人承诺的公共责任上。在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方面,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均存在诸多问题,加上外部评估制度不完善,问责机制不健全都造成了外部监督的有效性不足,对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影响。维度三--内部自律:非营利组织内部自律是实现外部监督的基础,也是公信力的最终保障。但由于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完善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非营利组织很难赢得社会认同和信任。维度四--自身能力:能力缺失是导致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足的直接因素。我国非营利组织整体缺乏有效管理和开发资源的潜能,组织使命感不强,筹资能力不足,人力资源匮乏。能力的缺失导致组织整体发展空间不足,制约了其社会公信资源的获取。针对以上分析,本文设计出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对策。第一,通过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优化法律、政策环境,加强政府信任和支持的方式,为非营利组织创建适应性发展环境。第二,通过加强政府监管,构建外部评估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构建出“政府监管,外部评估,社会配合”的外部监督机制。此外,本文创新性地设计出对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第三,通过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完善财务制度以及健全激励制度的途径,实现对非营利组织自身及其成员的有效监督与激励。第四,通过建立以使命为中心的组织文化,提高筹资能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