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多数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针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被证明对缺血性中风,特别是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以往有关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保护机制上,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发生则关注较少。近期已经有研究报道,针刺和人参皂甙可以促进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的细胞增殖;牛柏至宝丸和龟板可以影响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的Nestin表达[1、2、3、4],初步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可以影响脑缺血后的神经发生。目的 观察电针对成年大鼠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比较电针与黄芪、牛磺酸以及电针合用黄芪之间的作用差别,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运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焦油紫染色观察动物的神经功能症状与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缺血侧室管膜、海马齿状回以及缺血灶周边大脑皮层的巢蛋白(Nestin)、五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多唾液酸-神经粘附分子(PSA-NCAM)的改变(作为检测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及其增殖、迁移的指标),从而评价电针、针药结合及不同药物对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作用。结果 (1)脑缺血后,模型组动物缺血侧室管膜、海马齿状回和大脑皮层的Nestin和BrdU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模型组海马齿状回的PSA-NCAM表达较假手术组也显著升高(P<0.01),在室管膜、大脑皮层、海马齿状回可见Nestin与BrdU的双标细胞。(2)电针和不同药物对模型大鼠的死亡率没有影响;脑缺血后,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梗死体积,电针合用黄芪、牛磺酸分别在缺血后6、7天和5、6、7、9天明显改善动物的神经功能(P<0.05);牛磺酸可以显著减小脑缺血后14天动物的脑梗死体积(P<0.01);电针治疗可以增加脑缺血后7天海马齿状回的Nestin表达(P<0.05);电针合用黄芪可以增加脑缺血后7天大脑皮层Nestin的表达以及脑缺血后14天大脑皮层BrdU的表达(P<0.05);牛磺酸可以显著抑制脑缺血后14天海马齿状<WP=5>回BrdU的表达(P<0.05)。结论 (1)缺血脑损伤后,脑内神经干细胞发生增殖、迁移。(2)电针可以增加缺血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数量,电针合用黄芪可以增加缺血脑损伤后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及其增殖,本实验没有观察到电针合用黄芪对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影响优于单独使用电针组(3)牛磺酸可以抑制缺血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这可能和牛磺酸显著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