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为了获取更大的物质财富,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开始猖獗地向大自然索取,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地球变暖、自然灾害、物种变异、雾霾天气等生态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为应对生态危机,改善生存环境,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然而要想有效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必须加强人们的生态责任意识培育。 生态责任意识是指责任主体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对自身生态责任的理性认知、体验认同与自觉履行的意识,它具有自主性、伦理性和综合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生态责任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质量。因此,应将大学生作为生态责任意识培育的重点群体,不断加强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培育。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就是指大学生基于自身的身份自觉,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对自身生态责任的理性认知、体验认同与自觉履行的意识,是生态责任认知、情感、价值观念与行为的总和,具有群体性、示范性、创新性等特征。通过对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现状主流是积极的,他们具有较强的生态求知欲,持有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主动的生态责任行为。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保护责任意识有待加强、节约责任意识欠缺、宣传责任意识不强、创新责任意识普遍缺失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生态行为中的自控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生态责任意识教育引导、缺乏一定的生态文化氛围等原因所造成。解决当前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主要可通过丰富生态责任意识的教育内容、拓宽生态责任意识的教育渠道、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强化生态责任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