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ni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观幸福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中,幸福感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门学科。本次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采用邢占军主编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作为测量工具,对当前温州市城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实证研究,在描述居民主观幸福感现状的同时,试图探寻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  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研究者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研究发现也较为准确地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不同情境下幸福感的产生机制,但却相对忽略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性。尤其是我国当下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社会环境因素对于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日益成为一个显性的研究问题。因此,本研究在整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的社会现实,将个人的人口学特征、个人的社会属性以及地区的社会环境因素纳入到一个分析框架内,全面地分析它们对于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发现如下:  (1)当前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各个维度上的幸福感存在差异;  (2)个人的人口学特征、个人的社会属性以及地区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的幸福感带来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三个层面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后,人口学特征中的收入水平变量,个人社会属性中的生活信心、满足度、乐于助人和人际关系和谐度四个变量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中的物价水平和遵纪守法变量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带来显著影响。  最后,根据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如何增强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公安机关担负的任务非常特殊,其拥的资源非常有限,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只有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现有资源,才能实现“1+1>2”的效应,才能提高警队的战斗力和工作效率,才能有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是以政府作用为视角出发探讨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还寥寥无几。文化产业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支持文化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