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营造的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城市场所遇到冲击,建筑师逐渐开始重视场所缺失的问题,但通常会选择“向后看”的做法,即,同归历史的做法。本文试图从建筑景观一体化方面找出一条“向前看”的场所营造之路,以总结并探索具有创意的营造途径。  文章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注重对前人场所营造方法的研究。本部分首先叙述了场所的内涵和场所形成过程,进而根据场所形成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将场所营造方法分为三类,最后总结出前人场所营造方法的不足。  第二部分总结了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特点。本部分首先论述了多元思考方式的必要,并引出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理念。进而总结出了在场所营造背景之下,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特点。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总结了建筑景观一体化的四个模式,并详细阐述了每个模式中建筑景观怎样一体化来营造场所。本部分从建筑和景观结合的关系模式入手,将建筑景观一体化划分为上下并置、水平并置、竖直交叉、水平交叉四种模式。并以场所营造为背景,逐一说明其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策略与要点。  最后,希望本篇文章可以给后续研究者以新的启示,并帮助建筑师跳出对单纯形式的探讨,从而思考建筑景观一体化场所营造的原理,并进行更有社会意义的形式创新。
其他文献
芝加哥学派在建筑史上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先驱”。但国内的相关资料比较缺乏。论文试图用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概述1871-1925年,芝加哥建筑师在当地进行的建筑实践、理论、相
本文旨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城市设计和规划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今天的城市过度拥挤和高密度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研究关于人口过剩和过度拥挤的问题,已经发现其原因和建议
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城乡规划发展是在文革停滞后重新建构的过程。由于经济体制和与之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城乡规划与建国初期30年同属中国现代城乡规划的范畴,又与之
在建筑复合化和审美多元化双重趋势的推动下,对于建筑空间形态的研究变得越发重要。建筑构架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的空间网络体系,长久以来,它参与空间形态构成的作用被忽视。本文
地下建筑凭借独特的优势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当其遭遇建筑保护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尚未展开系统的探讨。本文试图探讨特定建筑遗产保护构架下的地下建筑设计策略。  
乡村旅游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其发展更是如火如荼。一方面它为身心压力大的上班族提供一个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另一方面旅游带动乡村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新
相较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课程安排、班级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目前在北京地区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研究论述中,大多探讨空间的灵活
本文旨在用一个全新的视觉在滨水区创造城市环境和照明系统可持续性策略的设计。从大量的近代历史可以发现、滨水区是许多商务、旅游、进出口、社会生活和不同的文化活动的中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于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因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而名扬四海。 
小学阶段是人的身体和心智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六年,安全的小学校园环境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前提。近年来对小学校园环境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室外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