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开始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家庭幸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方向转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殖健康服务,对计划生育服务模式重新定位,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提供优质、综合的生殖健康服务。在“九五”期间通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探索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因此九五期间我国育龄妇女以生育、节育为重点的生殖健康状况及其服务状况的变化、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目的]:总目的:评价近几年来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进一步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提供策略建议,促进全国生殖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目的:研究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特点及发展状况;研究孕产期保健服务变化及其面临的问题;研究人工流产及其服务状况的变化;研究避孕模式和避孕服务状况的变化趋向;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生殖健康服务状况及其困境。[研究方法]:调查设计: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原有样本点采用相同的调查设计进行《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以分层、三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抽取337个县(市、区)。在每个县分别抽取3-4乡(镇、街道),每个乡抽取一个村(居)民小组;共抽取1041个村(居)民小组样本点。对样本点所有符合调查对象标准的15-49岁的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育龄妇女39586名,应答率为98.27%。调查内容包括育龄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育、节育状况、人工流产状况及其相关的生殖健康服务等八部分。调查时点为2001年6月30日,历时2周。研究在设计、实施、分析阶段均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分析策略: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策略对生育、节育、人工流产及其服务状况的影响因素、变化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趋势性检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应变量的影响因素及变化状况初步分析;通过分层分析控制影响<WP=6>因素的作用,对应变量的变化进一步分析;通过拟合多因素模型对变化情况做更深入的分析。多因素模型包括:二分类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模型,多分类无序反应变量的LOGIT(MNL)模型。本研究重点对两次调查前三年的服务状况进行比较,以分析近年来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的变化、发展。统计分析软件为SAS 8.02。[研究结果]:1、 我国育龄妇女的低生育率水平稳定,呈略下降趋势。一般生育率呈现下降趋势,由1993年的59.08‰降为2000年的40.61‰,农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下降明显;1993-2000年间中部地区的总和生育率略有波动;城镇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左右。15-19岁育龄妇女生育率下降到较低水平,但西部地区仍有一定的高度。生育年龄在城镇有后移趋势。2、 出生性别比偏高,仍有攀升。两次调查比较,调查前四年平均出生性别比由124.50增加到126.69。农村、中部地区、汉族出生性别比较高。城镇、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出生性别比增加明显。孕产期保健服务状况在改善,但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农村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急待提高。(1)与1997年调查前三年相比,2001年调查前三年育龄妇女的入院分娩率、由医生接生比例明显增加,在家中分娩的比例明显减少。但产前检查率没有明显变化,由家人接生的比例变化不明显。(2)农村妇女在家分娩比例明显降低,由1997年调查时的61.41%降为2001年调查时的40.78%;城乡孕产期保健服务不平衡现象在减弱。1998-2000年间,90%以上城镇妇女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76%农村妇女接受产前检查,在家分娩比例高出城镇7.4倍,约为41%,由家人接生的比例超过13%。(3)孕产期保健服务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发展相对较慢。1998-2000年间,西部地区妇女中,超过1/3不做产前检查,一半以上妇女在家分娩,约30%由家人接生,由医生接生者所占比例(42%)仅为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以农村、少数民族、文化程度低的妇女孕产期保健最为薄弱。西部地区农村产前检查率远低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在家分娩妇女一半以上由家人接生,约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6倍。(4)少数民族产前检查率(51%)明显低于汉族妇女(84%),在家分娩和由家人接生的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妇女。(5)随着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增加育龄妇<WP=7>3、 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增加。文盲妇女、经济收入低的妇女产前检查率极低,在家分娩比例和由家人接生的比例非常高。4、 人工流产率下降,避孕失败致人工流产比例增加;城镇人工流产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在改善,农村变化不明显。(1)我国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呈现下降趋势。人工流产率由1997年调查时的28.02‰降为2001年调查时的18.15‰。(2)与1997年调查前三年比较,2001年调查前三年人工流产者中避孕失败比例增加,但人群中避孕失败率没有改变。(3)2001年调查前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