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出口大国,出口的产品却很少能被定位为高端产品,这使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着量高而质低的困境,也直接导致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往往只能将价格定得很低。十九大报告要求企业生产应该向国际标准看齐,明确提出要想实现“质量强国”目标,制造业就要做到“质量第一”,这充分说明质量工作已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提升质量水平已经成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近几年,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等微观数据库展开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成为国贸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金融发展水平能够对企业的融资约束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对企业的研发、生产和出口等各环节造成影响,因此探讨金融发展具体如何作用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理论层面,文章分别从非线性和异质性这两个方向探究了金融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作用的理论机制,并认为由于非线性异质影响效应的存在,金融发展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改善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实证方面,文章匹配了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从产品层面出发,使用该微观数据测算样本期间的出口产品质量,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其在行业间及区域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业层面间接融资渠道测算出金融发展指标,并将其与测算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相结合,运用非参数分位数面板方法,对数据从0.1、0.5与0.9三个分位点进行回归,绘出图形,并对所得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1)金融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存在非线性异质影响且影响模式显著不同,在高分位处呈现“倒N型”特征,中分位点表现为稳步上升后保持水平的特征,在低分位点则显示出波动后逐渐上升的特征;(2)在不同分位点处存在差异化的最优金融发展水平,并随分位点下降而降低(高、中、低分位点的最优金融水平分别为0.9284、0.1612和0.1328);(3)将数据细分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非东部地区、高技术产品的质量对金融发展的敏感程度更高,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低分位产品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显著。本文结论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宏观调控应考虑到企业自身产品质量水平影响,进而找到金融发展改善出口产品质量的优化区间,合理利用以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持续优化,同时,企业也应该合理利用金融发展带来的效益,关注自身长远发展,谨防投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