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EphB4在移植静脉适应动脉血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EphB4表达量减半”及“EphB4持续表达”的移植静脉动物模型,从组织病理学层面对比组间移植静脉吻合口管壁增厚及狭窄程度。采用RT-qPCR,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EphB4转录水平差异;分离培养出野生型及EphB4+/-型鼠静脉内皮细胞,利用EphB4的配体ephrinB2分别刺激细胞,对比两种细胞膜受体EphBR的磷酸化程度、下游传导通路ERK1/2的磷酸化程度;进行细胞划痕实验,ERK1/2传导通路阻断实验等,比较两种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异同。[结果]静脉移植术后1周,正常静脉、对照组、ephrinB2干预组、EphB4+/-组,不同组移植静脉提取RNA,RT-qPCR结果提示EphB4-mRNA、ERK1/2-mRNA表达有组间差异(P<0.05);静脉移植术后4周,内膜+中膜厚度、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染色)、胶原纤维(Masson染色)含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ephrinB2刺激下,EphB4+/-型静脉内皮细胞迁移程度、增殖程度、ERK1/2磷酸化程度显著低于野生型;运用ERK1/2阻断剂后,EphB4+/-型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能力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静脉分子指纹EphB4的表达量,可能对移植静脉趋于“正性重塑”还是“负性重塑”起关键作用,此过程可能通过EphB4-ERK1/2途径进行调控。EphB4主导的静脉特异性的VGS,可能是临床上有效防治再狭窄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