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D147水平与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关系的临床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r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脑血管病人群中血清CD147在不同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间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CD147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192例,包括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住院的162例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和30例体检中心的正常体检人员。登记入组人员的性别、年龄,详细询问并记录相关既往史及家族史,将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入院发病时间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及非急性脑梗死组,入组的30例体检中心的正常体检人员作为急性脑梗死及非急性脑梗死组的正常对照组;入组的162例脑血管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回声状况,将其分为无斑块组,强回声、混合回声及低回声斑块组共4组;在斑块性质分组的基础上,按照斑块积分法算出低回声斑块组每个患者的斑块积分,根据斑块积分为3个亚组,然后比较不同亚组间的血清CD147浓度。所有患者留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D147的浓度,应用相应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CD147均值浓度:128.66±80.98ng/L,非急性脑梗死组均值浓度:94.73±69.9ng/L,正常对照组均值浓度:59.21±23.46ng/L,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D147浓度>非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D47浓度>正常对照组血清CD147浓度(P<0.05)。2.低回声斑块组血清CD147均值浓度203.2±78.39ng/L,混合斑块组血清CD147均值浓度:107.1±38.14ng/L,强回声斑块组血清CD147均值浓度:80.5±20.65ng/L;无斑块组患者血清CD147均值浓度43.5±10.47ng/L;低回声斑块组血清CD147浓度水平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回声斑块组血清CD147水平与强化回声斑块组无显著差异(P>0.05)。3.低回声斑块组内斑块积分≤3分组血清CD147均值浓度为145.8±52.19ng/L;3<斑块积分≤6分组血清CD147均值浓度为189.4±43.89ng/L;斑块积分>6分组血清CD147均值浓度为287.40±67.47ng/L。斑块高积分组血清CD147浓度高于斑块低积分组(P<0.05)。结论:1.急性脑梗死发生时,血清CD147浓度水平增高。2.颈动脉硬化斑块中,低回声不稳定斑块血清CD147浓度增高,推测血清CD147可作为斑块不稳定性的预警。3.低回声斑块组随着斑块积分增高,血清CD147浓度增高。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论述的是现代艺术视野中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问题。不论是现代艺术还是建筑设计,都已成为当下的我们进行文化创新与艺术探索的前沿阵地。建筑以其恒久的物质存在,赋予
云南山区面积分布较广,强震频发。由于具有跨越能力强、构造简单、施工便捷、造型美观等优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拱桥被广泛地应用于云南山区公路桥梁建设中。节点作为桥梁结构
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科学和民主精神的缺乏,是建筑设计失去创造性的根本原因.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崇洋、尚洋的心理使建筑设计停留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