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耳背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耳背放血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并为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了60例在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并符合研究纳入标准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针刺加耳背放血(以下称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主要选穴:阳白、四白、地仓、颧髎、颊车、牵正、翳风、四关(合谷、太冲)、中渚,随症加减。患病初期采用轻手法浅刺,恢复期以后深刺,平补平泻,施加电针2-3组。每次30mmin,隔日1次,1周3次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施耳背静脉放血治疗,患健侧交替进行。分别于首次就诊当日治疗前、病程15th d、治疗4疗程结束对患者进行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以下简称H-B评级)、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成绩评分表(portmann评分法)(以下简称portmann评分)的评估。完成数据采集整理工作后,使用spssl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有三次数据采集,分别在首次治疗前、病程15th d、治疗4疗程结束后(标记为T1、T2、T3数据),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进行评价:1.通过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H-B评级、portmann评分)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组间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0%,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但尚不能认为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3.T2组间比较,两组H-B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在改善H-B评级上无明显差异;portmann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提高portmann评分显优于对照组;4.T2组内比较,H-B评级、portmann评分差异均具有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均有效,但尚不能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T3组间比较,H-B评级、portman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6.T3组内比较,H-B评级、portmann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但尚不能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耳背放血结合针刺及常规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均有效,耳背放血疗法在提升静止期-恢复期过渡期的portmann评分上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在改善H-B评级及总有效率方面两组疗效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