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不仅是被全民关注的一大民生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影响巨大。尤其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进步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会对当前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对就业岗位产生一定威胁。从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走向转型升级,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此,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可以大规模替换人力的新技术开始被应用于生产活动,我国的就业矛盾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制造业。我国制造业以往凭借低廉的劳动力从事低端商品的加工和国际代工,形成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吸纳了大量就业。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中国制造业也开始升级,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密集的就业将面临着被智能制造取代的威胁。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30%,提供的就业岗位也达到了全社会的33%。经济的转型升级,新技术的大范围应用,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制造业。而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保证经济稳步转型的同时处理好就业矛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已有的关于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理论,基于厂商利益最大化,通过C-D生产函数推导理论模型,选取我国制造业各子行业的数据来分析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本文以制造业各子行业R&D支出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以制造业各子行业产值作为产出指标,以制造业各行业就业总量作为就业需求指标,以制造业各行业实际工资总额作为工资指标,以制造业各行业的固定资产作为资本存量指标。选取2007年到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我国制造业中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各变量的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在一阶差分之后均是平稳的。随后进行了协整检验,发现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选择上,本文采用了F检验方法和Hausman检验方法,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类型产业间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依据各产业技术水平的高低挑选出高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分别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技术进步对就业短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是资本存量和产值与就业成正相关,说明技术进步通过增加企业产值和资本存量对就业有一定补偿作用。分组回归显示:尽管技术进步在不同技术水平产业中的影响效应相同,即都对就业具有破坏作用,但影响程度却不相同。技术进步对高技术行业的就业影响程度要高于低技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