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生存状态的代际差异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a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前提。第二代农民工的出现及其发展为农民工群体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契机。在加速体制转型的经济过程中,对于第二代农民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城市进行转移的第二代农民工,其转移的主体性越来越明确,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其行为的选择也相对的理性化。同时,其群体内部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第二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部分,但是由于现存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使他们的主观诉求无法得到实现,第二代农民工目前面临的问题令人堪忧,其生存状态与其前辈一样都处在困境之中。因此如何准确把握第二代农民工的独特之处,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于农民工群体新的发展变化的政策举措,这也是对农民工代际差异研究的最终归宿,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的研究中把对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的研究开始转向实证层面,着重对其群体特性进行描述。第二代农民工作为进城农村劳动力群体中颇具时代特征的一个结构层,其在许多重要的特征表现上如进城动机、留城意愿、社会需求等明显的区别于第一代农民工群体,呈现出巨大的特殊性,以至于传统的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经济地位假说都不足以为其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调查研究和计量分析的方法,对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代际差异进行研究,通过对新老农民工基本情况、工作生活情况、权益维护状况、收支状况、对生存现状的态度以及主观意愿等六个方面的描述和分析,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分化,了解第二代农民工所特有的特点,并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分析和阐述。 调查研究显示,第二代农民工在进城务工动机、对待歧视的态度、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新特点,尤其是第二代农民工对待歧视的态度和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等都与事先的预期相矛盾。因此,本文就这一显著变化进行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角度的阐释,从多方面入手,探讨造成第二代农民工生存现状的原因。
其他文献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设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土地政策调控的基本经验,客观评价现行的土地政策调控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现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