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则严重影响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易诱发致命并发症,死亡率高。本课题通过对肝硬化腹水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观察肝硬化腹水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讨临床流行病学表现、实验室指标、超声特点、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以期发现对肝硬化腹水辨证分型有价值的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帮助客观判断中医辨证,为肝硬化腹水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1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收住的肝硬化腹水病例,将资料完善、不伴其他腹水诱发因素的109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以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B超指标、Child-Pugh分级、并发症为观察内容,按统一标准辨证分型,再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总结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将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B超检查指标、Child-Pugh分级、并发症与中医证型做交叉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内在联系。
结果:⑴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显示,中老年发病为主,病因构成中以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为主;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硬化腹水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女性发病较多,而酒精性肝病则以男性为主。⑵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腹胀、纳差、下肢水肿、身目黄染、倦怠乏力等为常见症状。⑶中医证型分布以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气郁结证型居多。⑷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显示,肝肾阴虚证转氨酶指标水平最低,与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蕴结证的胆红素异常程度最高;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的蛋白指标异常程度相对较高,与肝气郁结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⑸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显示,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的APTT、PT延长最明显,与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⑹中医证型与超声指标相关性研究显示,肝气郁结证腹水量较少,水湿内阻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腹水量相对较多;各证型的门静脉内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⑺随着证型由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向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发展,其child-Pugh分级呈现由A至C级的变化,提示预后越来越差。⑻该病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且不同中医证型的并发症分布情况各异。
结论: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肝硬化腹水证型不同,Child-pugh分级也有相应改变,并且与肝硬化腹水证型演变规律基本相符。肝硬化腹水患者早期以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为主,肝硬化晚期以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为主,随着证型的演化,并发症出现频率增高,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