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PFDN2在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2020年10月病理学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标本30例和配对癌旁组织30例,通过IHC定量检测PFDN2在HCC中的表达水平,比较PFDN2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并分析PFDN2在HCC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PFDN2在HCC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间质,在HCC癌组织的
【基金项目】
:
山西白求恩医院136兴医工程项目基金“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创化外科治疗模式的研究(编号:2019XY004)2019年01月-2022年01月,10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FDN2在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2020年10月病理学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标本30例和配对癌旁组织30例,通过IHC定量检测PFDN2在HCC中的表达水平,比较PFDN2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并分析PFDN2在HCC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PFDN2在HCC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间质,在HCC癌组织的表达量(0.212±0.021)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量(0.194±0.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FDN2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AFP水平、肿瘤复发、肿瘤数量、HBs Ag状态、饮酒史、血管及神经浸润、TNM分期、生存状态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但低分化和未分化HCC癌组织中PFDN2的表达量(0.217±0.017)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的表达量(0.184±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DN2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量越高HCC的分化程度越低具有临床相关性,可能为HCC机制的研究、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内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及癌变特点,探讨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太钢总医院内镜中心共有2574例大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发现结肠息肉,所有发现结肠息肉的患者均已接受了病理检查,并按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对比其性别、息肉分布位置、数量、病理类型以及癌
目的:结直肠癌患者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本文旨在研究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与老年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了解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特点与规律,分析影响青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因素,为临床医生在青年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方面提供思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青年(就诊年龄<45岁,136例)及老年(就诊年龄60-70岁,136例)结直肠癌
目的:评价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s,PANs)清扫术应用于pT3-T4期胃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中的安全性及对术后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本机构胃肠胰外科肿瘤数据库,筛选期间淋巴结廓清行D2根治术和D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para-
目的:应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研究垂体瘤卒中出血与垂体瘤大小及垂体瘤侵袭性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1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且诊断为垂体瘤的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按照垂体瘤是否发生卒中出血分为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用Knosp分级来反映垂体瘤的侵袭性,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筛选出除观测变量(垂体瘤侵袭性)以外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如年龄、性别),使用倾向性得分
目的:利用全转录组基因测序技术,探究人胃癌细胞MKN-45经槐耳作用后与未经槐耳作用的MKN-45两组间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表达和差异表达转录本所处的功能区域及代谢通路。构建mRNAs、lncRNAs和miRNAs三者之间的互作网络,寻找槐耳抑制胃癌细胞可能调控的lncRNA-mRNA、miRNA-mRNA互作网络,为之后构建ceRNAs网络,并进一步验证做基础。方法:收集经槐耳浸膏处理与未处理的
目的:比较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LRN)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采用LPN或LRN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病人共63例,其中LPN组27例,LRN组36例。收集后整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年龄(岁)、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cm)、肿瘤复杂程度根据R.E.N.A.L.评分确定、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血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恶性肿瘤,经一线方案R-CHOP治疗约60%的患者可达到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历耐药或复发,生存期短。由于该病的异质性,在治疗初期识别预后不良的患者调整治疗策略,对提高DLBCL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价值。既往研究显示,免疫组化检测TP53突变在DLBCL为不良预后因素,生存期较短,但这种方法在蛋白层面进行检测,不能完全反映基因突变的情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70例因结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后接受造口还纳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乙状结肠单腔造口还纳术这种计划性二次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劣。以期为今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收治的70例因结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后接受造口还纳术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间隔时间、肿瘤分期、术后化疗与否、
目的:鉴定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差异非编码RNA(ncRNA)和mRNA的表达谱以及竞争性内源RNA相关调控网络。方法:我们系统地分析了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全转录组测序,以评估它们的环状RNA(circ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NA和mRNA表达谱。通过构建竞争内源RNA调控网络,探讨侵袭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结果:根据筛选标准,共获得118
目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PG-SGA)评估我院卵巢癌住院患者本次入院初始治疗前(入院时间≤48h)的营养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和当前的营养现状,分析以NRS2002、PG-SGA的评分与年龄、肿瘤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BMI、PNI、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及小腿周径等因素的相关性,为接下来的营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