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出血是现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现今对于脑出血的治疗缺乏特异性。高血压作为脑出血的一主要的可控性因素之一,在脑出血急性期是否需要给予积极的降压治疗,国内外至今没有一致观点。目前的研究证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作为脑出血后发生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因子之一,脑出血后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与出血量和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旨在观察脑出血发病14天内的血压水平与患者早期临床表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预后进行分析研究,选取在2010年8月~2011年11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7例初发脑出血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并在住院期间每天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取发病后2周内的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并在住院第1天、7天、14天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3个月后随访,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量表)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取患者住院期间发病24小时内、第7天、第14天的空腹血清,应用EL1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MMP-9的水平。所得数据经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脑出血24小时内SBP≥220mmHg、DBP≥130mmHg或△SBP≥50mmHg继续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p<0.05);在出血量小于30ml组,发病14天内平均SBP>180mmHg组(DBP≥120mmHg)与SBP≤180mmHg组(DBP≤120mmHg)相比,MMP-9水平、△NIHSS%和3个月后mR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大于30ml的出血组,急性期平均SBP≤160mmHg的患者其MMP-9水平、△NIHSS%和3个月后mR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故我们得出结论:1.脑出血24小时内SBP≥220mmHg、DBP≥130mmHg或△SBP≥50mmHg可增加继续出血风险。2.出血量小于30ml的脑出血患者,发病急性期SBP≤180mmHg(DBP≤120mmHg),可减轻临床症状、MMP-9水平及改善预后。3.出血量大于30ml的脑出血者,SBP≤160mmHg可加重临床表现,增加MMP-9表达及致残率。4.脑出血后血清MMP-9水平随着出血量的增多而增加,在发病后第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并与患者的脑损伤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程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