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生态和谐思想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k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生态和谐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过程中阐发的。社会主义生态和谐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生态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传统生态思想;二是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三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其中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是其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科学阐释了人与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相互制约;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只有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是提出社会主义生态和谐思想的现实依据。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严酷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善待自然,加快社会主义生态和谐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面对的基础性问题,它包括资源和环境两方面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生态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生态和谐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积极转变固有观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构建生态和谐社会;3、加大生态和谐宣传力度,努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4、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5、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6、完善生态法规和规章,为生态和谐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经历了由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也是一个动杰的讨程。
其他文献
《地质科技情报》1994年总目次(期数─页数)《地质科技情报》1994年总目次(期数─页数)...
目的比较蔗糖铁注射液不同给药频次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0例住院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Ⅰ组220例,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100mg/次,1次/d
文中从高密度电法系统的发展﹑电极排列方式,反演方法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研究进展。说明了高密度电法仪器从集中式到分布式,电极排列方式为适应地形变化
葛水平的小说《喊山》在生活环境、情节和细节、人物心理、人物性格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悖谬和错位中,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在错综复杂又矛盾统一的生活中彰显了小说
文章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法测算了第八师2000-2013年的农业生产效率,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第八师农业生产效率呈逐渐提升态势,但整体仍未达到DEA有效状态,其
新批评是二十世纪文坛中一个影响较大的、以文本为中心的形式主义批评流派,它兴起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于五六十年代走向衰落。新批评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虽然成员众多,理
信息时代对于教育领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是仅仅局限于有限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上,而在信息时代,由于信息量的极大丰富,使得传
<正>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无疑是学生未曾意识到的榜样。班主任将并不完善的自己生命中那些曾经发生过的精彩,醒目亮出,为即将来临的事件作准备,给予学生积极暗示的力量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