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的理论基础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以行政为导向的公法保护,仍未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具体化问题,因而使得权利主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侵权缺乏法律救济依据,进而导致权利主体的利益缺乏有效保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部单一的公法保护显然是有限的,因而迫切需要发挥私法的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的问题,并依据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实有权利的逻辑结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进行充分的理论论证,进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利益的凸显、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现行专门法保护的不足和知识产权私权保护的有限性等四个方面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的现实缘由;其次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概念以及公、私属性;最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主体、客体和权利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从“应有权利”层面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应有权利”层面人性基础的选取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特性。人性基础中的人性之恶和利己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成为必要,而人性中的理性和利他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具有了可行性。第三部分主要从“法定权利”层面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法定权利”层面权利基础的选取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劳动”财产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劳动财产化符合洛克劳动财产权理论的内涵要求,进而能运用劳动财产权理论有效地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主要从“实有权利”层面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实有权利”层面社会基础的选取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地“自由”特性。公地“自由”应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否则可能导致“公地悲剧”——资源枯竭或“反公地悲剧”——资源闲置等极端结果的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法定化,能有效防止或避免这两种极端结果的发生,进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地“自由”的实现。
其他文献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定义并非实体性定义,而是一种功能性的界说。它可以作四个层次的理解。首先,它强调只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必然性的社会关系结构的考察,才能把握人的本质。
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后易发生胰漏及腹腔感染,由于病灶位于腹腔深部,引流不畅,处理困难,同时病人在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手术的打击下抵抗力下降,再次手术清创身体承受力不佳,主
目的:研究TSH及Graves’TgC对大鼠脂肪细胞的作用。方法:获取大鼠游离的脂肪细胞。溶脱TSH受体。采用A蛋白尾析柱纯化Graves患者的IgG以脂肪细胞内cAMP浓度及释放到孵化液中甘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讲首先要给予讲话的机会。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常看到下列情景:教师按照原定的教学思路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解,突然有学生举手了,但老师正讲得津津有味。对学生
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小叶榕黄酮(FFLF)的吸附分离特性,选择10种大孔吸附树脂,比较了其对FFLF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出最佳树脂种类,并对其动力学曲线和动态吸
对苏联模式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使用的“苏联模式”,是指苏联经济政治体制,即苏联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固定了的基本行为规则。政治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核心,因为它是政治革命即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的直接产物,在经济体制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之中趋向于合理化。然而,在这一调整过程中,虽然原有的产业结构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但又滋生出许多的新的问题。究其原因,不仅与目前新旧模式并存、互相掣肘有关,而且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严重落后相关联。因此,研究与分析产业结构与对外经济发展两者互相联系、制约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据前康德的精神——粗陋化的笛卡尔主义来解说马克思。对于青年哲学工作者来说,必须补上康德和黑格尔的课。只有经历西方精神的自我中介的辩证运动,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课题。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提供让学生思考、质疑、探究、猜想和创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
本文对电力电容器在无功补偿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对其合理选择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