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淮海平原是全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本试验选取23份黄淮麦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设置轻度干旱、重度干旱、正常灌溉及渍水胁迫四个水分处理,调查其抗旱性、耐渍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以期为黄淮麦区抗逆减灾及品种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测定小麦的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株高增长率等14项生理及形态指标,并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参试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耐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将23个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分为三类:第一类,强抗旱型,包括5个品种豫麦49-198、浚晓9706、百农160、中麦895、鹤麦801;第二类,中等抗旱型,包括11个品种众麦998、丰德存1号、良星66、矮抗58、周麦22、众麦7号、圣源619、商麦1号、周麦21、许科1号、洛麦28;第三类,弱抗旱型,包括7个品种洛麦26、许农5号、众麦1号、华成3366、偃展4110、许科168、04中36。将23个小麦品种的耐渍能力分为三类:第一类,强耐渍型04中36;第二类,中等耐渍型,包括丰德存1号、众麦1号、鹤麦801、中麦895、周麦22、许科1号、众麦998、百农160;第三类,弱耐渍型,包括14个品种豫麦49-198、偃展4110、良星66、众麦7号、浚晓9706、许农5号、周麦21、圣源619、矮抗58、洛麦26、许科168、洛麦28、商麦1号、华成3366。(2)苗期四种水分处理中,轻度干旱、渍水对小麦影响较小,重度干旱严重抑制小麦生长。不同指标对水分胁迫的反应程度不一致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株高、根长、光合速率、叶绿素、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受影响程度较大,叶绿素荧光和叶片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干旱胁迫时LWC与LRWC、LWC与Chl、Pn与Ci、Rv与DW、TRL与RSA等均达极显著水平,LWC与TRL、LRWC与Chl、Chl与H等达显著水平。渍水胁迫时LRWC与RL达极显著相关,Chl与Rtr显著相关,Fv/Fm与H、RL显著相关,Pn与Ci、RV显著相关,其中RSA与RV相关性达到0.9,表明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信息重叠。株高、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作为小麦苗期抗旱耐渍性的评价指标。脯氨酸含量在干旱与渍水胁迫时表现出相反趋势,干旱胁迫时脯氨酸含量增加,且随着胁迫程度增强脯氨酸含量增多,渍水胁迫时脯氨酸含量降低,且随着胁迫时间加长逐渐降低。(3)对于水分利用效率,众麦7号的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稳产品种矮抗58、高产品种圣源619的产量水分利用较高,抗旱性较强的豫麦49-198、鹤麦801水分利用效率中等,主推品种周麦22的抗旱性、耐渍能力以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属于中等类型,04中36的抗旱性最弱、耐渍性最强、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建议大田栽培以稳产高产且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的品种为主,以矮抗58、周麦22、豫麦49-198、丰德存1号为主,同时可配种圣源619、商麦1号、众麦7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