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贫困一直都是困扰着社会发展的一个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系统研究,指出无产阶级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造成的,无产阶级要摆脱阶级的贫困,必须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革命在生产力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后,并没有立即消灭贫困,相反却在相当长一个历史阶段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之中。面对生产力不发达的事实,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精准扶贫、消灭贫困,成为当前摆在执政党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视角,总结我国农村扶贫的历史经验,针对当前农村扶贫工作所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从贫困的概念入手,本文将马克思主义的贫困理论与中国化的扶贫思想进行了理论的承接,为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发展路径廓清了历史轮廓,指出当前农村扶贫的中心任务是将扶贫与小康社会建设共同推进,当前农村扶贫的重点是解决精准扶贫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部分,文章将重点放在了农村致贫的原因分析和问题呈现上,在深入剖析案例、系统性理论总结的基础上,为当前农村扶贫工作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深入和发展。本文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全文写作的一条红线,将“民族化”和“时代化”作为整个课题讨论的重点内容。可以说,整个选题最终的落脚点是一个“化”字。这个“化”包含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的贫困理论是如何从制度的批判转变为制度的建设的,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一个过程;另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的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的贫困理论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指导社会主义扶贫实践的,这个实践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与具体时代相结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