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曾师从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等中医内科学大家,从事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肾脏病领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近60载,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DKD的治疗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对其临证用药经验的进一步总结与挖掘,对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吕仁和教授诊治DKD相关医案资料,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分析吕仁和教授诊治DKD的临床用药规律及经验,同时进一步验证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面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经吕仁和教授门诊诊治并开具处方的102名患者,收集共计210例次医案资料,并对医案数据(四诊信息、中药名称等)进行标准化处理,应用频数统计对医案的基本信息、四诊信息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分类、剂量进行统计,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对药物核心组合、中药配伍规律、潜在新方等进行挖掘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DKD患者,症状出现频次前10位分别为乏力、泡沫尿、腰酸、水肿、不寐、视物模糊、麻木、口干、夜尿、畏寒。药物分类前3位分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使用频次最高的10味药依次为丹参、赤芍、牡丹皮、猪苓、太子参、川芎、黄民、泽兰、桅子、当归。药物“四气”统计以寒性、温性及平性药物居多;“五味”统计苦性、甘性、辛性药物居多;“归经”分析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脾、心、肾、肺、胃、胆、膀胱、心包、大肠、小肠、三焦。中药处方平均药味数10.5味,主要集中在8-14味之间,占91.9%;药物剂量范围较宽,用量偏大。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总体用药进行分析,设置“置信度”为0.8,“频繁项集”≥100(支持度约0.48)时得出药物核心组合为丹参、赤芍、牡丹皮、太子参、猪苓5味药;应用关联规则对中医分期用药分析,得出各期核心药物:①早期16味:丹参、赤芍、牡丹皮、川芎、太子参、猪苓、狗脊、续断、牛膝、茵陈、梔子、甘草、枸杞子、女贞子、香橼、佛手;②中期13味:丹参、赤芍、牡丹皮、川芎、太子参、猪苓、黄芪、当归、枸杞子、泽兰、牛膝、茵陈、栀子;③晚期16味:丹参、赤芍、牡丹皮、川芎、太子参、猪苓、茯苓、泽兰、灵芝、红景天、茵陈、栀子、黄芪、当归、甘草、枳实。综合Apriori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算法结果,共得到强关联组合14组,分别为香橼、佛手,乌药、香附,茵陈、栀子,熟大黄、枳实,白花蛇舌草、猪苓,黄芪、当归,灵芝、红景天,猪苓、茯苓,木香、黄连,半夏、陈皮,枸杞子、菊花,枸杞子、女贞子,赤芍、牡丹皮、丹参,续断、狗脊、牛膝。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推演出治疗DKD的新处方共计16个,其中比较有临床意义的为新方1(五味子、女贞子、枸杞子、菊花、木贼)、新方2(秦艽、狗脊、沙苑子、僵蚕)、新方4(鹿角霜、龟甲、牛膝、淫羊藿、玫瑰花)、新方5(龙胆草、菊花、木贼、灵芝)、新方6(苍术、太子参、当归、葛根)、新方8(水红花子、莪术、刘寄奴、土鳖虫)、新方12(猪苓、泽兰、白花蛇舌草、茯苓、葶苈子)、新方15(半夏、陈皮、西洋参、砂仁、旋覆花、代赭石)。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吕仁和教授治疗DKD医案的挖掘分析,得出其部分用药经验:谨守病机,用药以益气清热、活血化瘀、利水祛浊为主,常用药物核心组合为丹参、赤芍、牡丹皮、太子参、猪苓,强调“血脉通活”,以“通”为要,同时注重顾护正气;消渴病肾病早期用药以补益肝肾、活血行气为主;消渴病肾病中期用药以益气养血、活血利水为主;消渴病肾病晚期则在中期的用药基础上加用补益正气、通腑泄浊之品;注重调畅气机,强调调肝治法在DKD治疗中的地位;遣方用药灵活,处方精简、药少而精,擅长药物的联合使用。本研究为吕仁和教授治疗DKD的临床用药经验提供了客观数据支持,有助于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发展,同时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用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