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那么,宗教观念必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宗教自身的发展,又必将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必会受制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宗教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不管是作为历史的过客,还是客观的现实,宗教正是不断遵循着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主动革新自身,根据不同的社会形态变换着自身的形式而走到今天的。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导因于原始人灵魂观的形成。原始宗教没有创建者,对神的信仰和崇拜带有集体自发性,而其赖以建立并对之起到相应作用的社会基础就是原始氏族制。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人与人之间阶级的划分,反映在宗教领域,使得宗教诸神灵也有了等级高低的划分。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国家的建立,使得氏族宗教最终也国家化,成为了国家宗教。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受着社会的盲目的异己力量的支配,阶级分化所造成的巨大社会苦难,成为宗教得以存在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无奈的人们只有转向天国来寻求解脱,于是三大世界宗教就此产生。三大宗教不断发展,并随着封建制的确立,不断繁荣兴盛,走向了世界。而当人类社会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的萌芽时,宗教改革成为了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了现代化,科学技术以飞速的步伐向前推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冲击着人们的传统世界观,而传统神学也面临着深刻的信仰危机,从而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传统宗教的世俗化、多元化的发展,新兴宗教脱离了传统宗教的发展轨迹,异军突起。从原始氏族社会自发而生的多神教,到以阶级划分的传统性国家宗教,再到跨民族、跨国家的创建性世界宗教,以及随着世俗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而出现的新兴宗教,宗教以自身的发展轨迹,印证着人类由原始氏族公社,到奴隶制国家,到封建制王朝,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并最终走到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史。宗教本身没有历史,宗教只是根源于每个发展阶段的客观物质世界。因此,宗教也总是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应的变换自身的形式和内容,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宗教的理想世界存在于天国,而宗教的现实基础却扎根于尘世。这正是宗教演变规律的本质所在。把握宗教的演变规律,为我们的“引导适应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