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高原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84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研究滇中地区自然和人工植物群落在不同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不同植物群落对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累积的影响。本研究在云南大学飒马场生态站进行,共选择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桉树林等五种植物群落。   (1)次生常绿阔叶林微生物量碳及贮存量与灌草丛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的群落。桉树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最低,与云南松林没有显著差异。桉树林土壤微生物量氮最低,显著低于其他植物群落。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之间无显著差异。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有利于微生物量碳、氮的累积,处于植被恢复初期阶段的灌丛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也不亚于项级群落次生常绿阔叶林。桉树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都最低,说明桉树林的土壤条件不适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云南松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桉树林相当,与其它植物群落相比也并无显著优势。   旱季,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其它时期。雨早交替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最低,显著低于旱雨交替期,两者与雨季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量碳贮存量季节变化与微生物量碳的变化一致。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以雨旱交替期最高,显著高于雨季、旱季、旱雨交替期,雨季显著高于旱雨交替期,而这两个季节与旱季都无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量氮贮存量季节变化与微生物量氮的变化一致。微生物量C/N比随季节变化明显,表明不同水热条件对微生物区系组成有较大影响。0-2.5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氮显著高于2.5—5cm、5-20cm、10-20 cm土层的。这一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主要集中在0-2.5cm土层。单位土层厚度(1cm)土壤微生物碳、氮贮存量都在0—5cm土层最高,显著高于5.10cm和10-20cm土层的,5-20cm和10-20cm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   (2)次生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含水量最高,桉树林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低;桉树林土壤最紧实,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最疏松;桉树林表层土壤酸性显著低于其它植物群落,次生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酸性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群落。   桉树林地表枯落物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群落。次生常绿阔叶林地表枯落物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植物群落。灌草丛枯落物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群落,桉树林枯落物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其它植物群落。   (3)微生物量碳、氮与枯落物全氮含量有显著正相关,表明枯落物氮含量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对碳、氮的积累。微生物量碳与枯落物碳含量没有显著相关,而与土壤容重、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微生物对碳的累积受到土壤紧实程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以及数据业务的大量增加,使得光传送网(Optical Tranport Network, OTN)朝着超高速、大容量、长距离的趋势发展。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以波
该文介绍了声表面波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研究了可编程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并对三种有代表性的实现可编程的加权方案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设计并研制了可与两种声路结
本文以用于个人通信无线移动终端的微带天线的设计为背景,从自由空间任意电、磁流在空间的辐射场出发,以传输线模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微带无线的辐射原理。由于常规微带天线输入阻
该论文以进化算法为优化方法,对说话人辨认中特征的自动选择和神经网络模型的自动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目前Internet的发展趋势是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提供有差别业务的能力,传统的面向无连接的"尽力传送"模型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IP交换将第二层交换和第三层路由很好地结合起来,
该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国防预研项目"MAMA(多阳极微通道阵列)光子计数成像原理样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该文首先介绍了MAMA光子计数成像系统工作原理,然后详细描述了计大-鉴别器
该文将讨论目前回波抵消理论的现状,由于最小平方算法运算复杂,实现比较困难,所以较常用的有最小均方算法.自仿射投影算法是一种适用于回波抵消的自适应算法.该文将分析这两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温的上升以及大气氮沉降的加剧,对植物的生长与存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叶片导水率、气孔大小与密度、气孔导度、叶片膨压丧失
该文以自旋阀巨磁电阻效应多层膜为中心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实验上,彩和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由一层贵金属Cu分隔的两层不同矫顽力Co和NiFe构成的
该文绪论中系统总结了路由器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趋势,论述了实现核心路由器对接口技术提出的要求,并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路由器的发展趋势及其接口技术在实现核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