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允许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2014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在农民合作社基础上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的1号文件都提到了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工作,从稳妥发展到扩大试点范围。在这些政策文件的鼓励和支持下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暴露出很多风险,比如一度出现伪合作社高吸揽储、非法集资等乱象。所以,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尤为重要。通过构建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风险进行测度,对于提高监管部门风险识别和监督能力以及农民合作社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然后概述了我国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的总体发展现状和部分省市的发展现状,搜集整理信用合作典型风险事件,分析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存在的风险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风险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包含信用合作合规性、资产流动性、资产安全性、效益性、管理水平5个一级指标和具体的15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信用合作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给出评价指标体系中具体指标的评分细则并根据综合得分划分风险等级,至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选择苍南县某资金互助会作为评价对象对论文构建的信用合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际运用。通过数据的整合和最终权重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风险评价的因素中,信用合作合规性指标排在首位,直接影响着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的安全运行和开展。其次是资产安全性指标,这直接关系到信用合作借款资金收回的可靠程度,对其风险评价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排在第三的是资产流动性,开展信用合作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以应对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需要,以免发生挤兑风险,需要引起关注。同时得出的准则层重要性排序,是对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风险评价的更深层次的研究。15个具体评价指标排在前6位的:一是业务资格,二是资金管理,三是社员管理,四是最大一户贷款比,五是备付金比率,六是运营手段。最后结合研究结果,从政府和农民合作社角度提出信用合作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健全法律法规,明确信用合作法律地位;明确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严格准入机制,建立示范章程,完善政策措施,利用托管银行协助监督,并进行正确宣传引导;合作社加强培训教育,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开展金融联结,借鉴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