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的收购制度被称为公司最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之一,对完善公司制度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收购方通过收购经营不善、管理效率低下的公司,替换不称职的经营管理者,让更有经营能力的经营者接管公司,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收购也会对公司产生消极影响。一些动机不纯的敌意收购会给目标公司及其全体股东,甚至整个证券市场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上市公司反收购制度由此应运而生。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面临全流通的环境,收购与反收购之战将更加激烈。为了有效的应对收购,很多公司通过事先在其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或通过敌意收购引发后的对抗性反收购措施来反击收购方可能的或现时的收购,该类反收购措施主要是对收购方设置各种阻碍,以延缓收购方入主董事会,或者降低目标公司的收购价值,加大收购方的收购成本,增加收购难度等方式,以达成反收购的效果。但是,因我国反收购经验不够成熟,所以在实践中,有不少上市公司采取的反收购措施不够规范,有的甚至有违背公司法基本原则的措施。在立法上,反收购作为证券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法律却缺乏系统性的规范,在实践中容易引发各种问题,也不利于保护证券市场上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所以,对于中国来说,研究反收购法律制度,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经验,构建适合我国立法和实践现状的反收购法律制度,无疑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了上市公司反收购制度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上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举措。在结构上,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上市公司反收购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包括上市公司收购、敌意收购以及反收购的相关概念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比较分析两种争议观点,阐述了对反收购制度价值的理解。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对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的法律分析。分为预防性反收购措施和反击性发收购措施两大部分,对一些重要的反收购措施,如毒丸计划、金色降落伞、白衣骑士等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及其在我国的适用做出了剖析。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实践及立法情况,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立法不足和制度设计缺陷。第四部分在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相关国际立法模式,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领域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的上市公司反收购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设想,包括反收购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具体的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