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绿地系统构建与景观格局优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传统的城镇化发展形势导致城镇形态的剧烈演变,尤其是城市的扩张所导致的建设用地空间无限蔓延、自然景观大量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明显。城乡绿地景观格局构建,是城乡大景观格局建设的主要景观格局模式,是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绿地景观空间格局生态规划,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以全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背景,针对当前中国传统城市化背景下绿地景观格局的规划和构建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城乡空间发展和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原则,通过国内外优秀的城乡景观格局构建的实践研究,采用归纳分析法、跨学科综合分析、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提出了适合新型城镇化城乡空间发展的绿地景观格局基本模式的构建和规划。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二部分,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概述。明晰传统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大地景观和城乡绿地景观、景观空间格局以及城乡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概念;引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系统论、区域规划理论、城乡融合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等;借鉴国内外城乡绿地景观空间格局规划的研究进展,为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绿地景观空间格局生态规划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传统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绿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分析过去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在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绿地景观、城镇内部绿地景观、乡村内部绿地景观出现的诸多典型问题。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当前城镇空间布局的模式,总结新型城镇化的城镇空间模式特点及其优势,并论述城乡绿地景观空间格局与城乡实体空间发展的关系。  第四部分,城乡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生态规划研究。首先,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下的较为完整的城乡绿地景观构成分类体系;其次,依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绿地景观格局构建的原则,提出适合新型城镇化城乡空间发展的绿地景观格局构建的途径和基本模式;最后,提出南京市适宜新型城镇化结构发展的绿地景观格局模式。  第五部分,本文的结论与讨论。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城市化正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市场化、全球化以及高科技的浪潮地冲击一浪高过一浪.由于传统规划理论和技术的滞后,由于各方面的利益驱动,中国在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
每个城市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是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的核心问题。在城市建设中物质环境的建设与精神环境的建设是需要同步发展的。在努力发展
天津市南开区的历史街区是天津老城的文化瑰宝和历史财富,它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精神的。然而天津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淹没了南开历史街区的原本风貌,推倒重
近些年,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正处于由传统农业景观向现代农业景观的转变过程中,但是期间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和现代农业工程设施的使用,使得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方式发生变化,农
论文从行政中心建筑本身展开讨论,对近年来浙江地区新建和筹建中的中小城市行政中心建筑进行分析,进而对整个行政中心的空间环境和规划布局进行探讨,着重讨论其形态产生的原
车站建筑是一个有着深刻文化意义的建筑类型,以特殊的形式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印迹。八十年代开始的铁路复兴,有着深刻的意味:源于铁路,立足于城市,着眼于交通换乘,延伸出一个新的建筑
随着城市边缘和远郊城市地区的不断扩大,将出现大量的长距离出行需求.公交运输系统的服务范围必然也要扩大,单纯靠常规的公共汽、电车交通已很难适应现代客运交通的需要,尤其
玻璃屋盖为室内空间引入阳光美景的同时,又能遮风挡雨,排除外界干扰,应用日益广泛。由于玻璃材料的通透性,其结构形态一览无余在建筑形象塑造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同时良好的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愈加凸显,追求城市化质量和生态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以维护完整、连续生态格局为目的的生态基础设施(EI)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备受关注,理
论文研究的背景是,信息技术革命发生导致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出现及随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高技术区兴建热潮.西方学者研究理论都偏重于社会学研究,基于全球尺度的视角,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