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并辉煌于人类历史数千年,得益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文化极其发达的民族,它贯穿了华夏族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临汾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古老的文化仪礼的遗产引人注目,其中作为人生开端礼的满月礼是临汾人重视的一项礼俗。本文研究首先建立在学界前辈同仁已有的学术成果之上。文章主要以临汾满月礼俗为基点,探究贯穿于这一风俗中形态各异的文化符号的深刻内涵,随之在符号阐释的基础上对儒家交往之礼影响下的民俗生活进行初步探究,进而探讨立足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文化思想对礼俗文化的影响,浅析从儒家思想到民众“第二自然”的内化过程,试图展现满月礼俗中民众对儒家思想的曲解和化用,最后思考传统的礼俗能否建构使当代人生活世界得到依托的人文环境,以及如何正确利用具有精英特征的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建构民众的生活世界。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并对诞生礼俗及日常生活世界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梳理,同时交代此选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与不足之处。绪论之后的正文拟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临汾满月礼的文化生成背景,分别论述了当地的地理生态环境、古今经济生活状况、唐尧遗风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部分对临汾满月礼俗进行概述,在对满月礼俗追本溯源的基础上展现临汾满月礼俗的仪式过程及其独特之处。第三部分对临汾满月礼俗中的喜帖、衣饰、馍馍、BIA草、愉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符号进行阐释,之后结合范热纳普的“阈限”概念对愉门和串门两个仪式进行对比和分析,探析满月主体即孩子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过渡。第四部分揭示儒家交往之礼影响下的民众生活世界,分别从日常消费观念、日常交往模式及男女之别的性别支配逻辑三个方面探究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第五部分,借助对儒家文化的浅薄理解,探究儒家文化思想对礼俗文化的影响,分别从满月献爷、关公崇拜、做官愿望三个仪式细节,展现儒家祭祀思想在民众生活中的再现和误用,“报本追远”思想的再现和内化,官员神性的俗化、修身的名利化。第六部分是结束语,探讨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传统礼俗对当代民众生活世界建构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