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煤炭赋存情况复杂,特别是在厚煤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可能性急剧增大。一些典型突出事故表明突出主要发生在构造带附近,且该区域主要为松散易碎的构造煤,其最大变化就是极大增加了瓦斯吸附/解吸能力。在本论文中,采用实验室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以孔隙测定理论、煤吸附/解吸动力学、瓦斯能量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焦煤的孔隙结构与吸附/解吸特性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构造运动对焦煤孔隙特征的影响,确定了构造煤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炭赋存情况复杂,特别是在厚煤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可能性急剧增大。一些典型突出事故表明突出主要发生在构造带附近,且该区域主要为松散易碎的构造煤,其最大变化就是极大增加了瓦斯吸附/解吸能力。在本论文中,采用实验室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以孔隙测定理论、煤吸附/解吸动力学、瓦斯能量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焦煤的孔隙结构与吸附/解吸特性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构造运动对焦煤孔隙特征的影响,确定了构造煤快速解吸特性对突出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构造运动造成了焦煤孔隙结构、形状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构造煤的孔容及其比表面积是原生煤的1.23~2.97倍和2.08~6.93倍,说明构造运动会促进孔隙演化发展;构造煤中孔隙主要以微孔形式存在,孔容在6.141~12.434 cm~3/g之间,占总孔容的28.90%~40.94%,比表面积在5.011~9.194 cm~2/g之间,占总比表面积的72.16%~78.46%;焦煤粉化过程会增加孔隙结构复杂性,但构造煤微孔增加量相对于原生煤较小,表现为其微孔占比的减小,这表明形成构造煤时会改变煤的孔隙结构,进而提高了煤的吸附能力和气体流动性。构造运动通过改变影响焦煤吸附能力的孔隙结构使极限瓦斯吸附量相较于原生煤增加了23.67%~125.54%,并且构造煤和原生煤的极限瓦斯吸附量随着粒径的减小分别增大了1.06~1.93倍。构造煤孔隙结构分形维数有所降低,说明地质构造作用使构造煤样孔基质发生破坏,使得孔隙结构变得简单且单一,并受煤粉化程度影响。另外,构造运动造成焦煤孔隙结构演化的同时影响了其瓦斯解吸能力;从初始瓦斯解吸量来看,构造煤前60 s的瓦斯解吸量为3.61~9.13 mL/g,是原生煤(1.45~5.75 mL/g)的1.59~2.49倍;相同粒径的构造煤比原生煤解吸能力更强,构造煤初始瓦斯解吸速率为5.5829~16.41mL/g·min,是原生煤(4.3645~8.5324 mL/g·min)的1.28~1.92倍;焦煤孔隙大小及孔形发育特征影响解吸特性,构造运动使得焦煤粉化的同时促进了孔隙发育,并使孔隙结构趋于简单化,进而加强煤中瓦斯流动,提高解吸能力。构造煤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之一。首先在解吸的初始阶段,构造煤吸附的瓦斯气体更容易从内部移动到表面;其次是粉化构造煤极快的瓦斯解吸速率特性,解吸速率越大其瓦斯膨胀能也越大,运输破碎煤岩的动力更大;具体的,沙曲构造煤样的瓦斯膨胀能在0.808~3.683 J之间,是原生煤(0.41~1.616 J)的1.86~3.97倍;经估算得到的构造煤临界突出粒径为2.761,是原生煤(0.702)的3.93倍,同样表明构造煤突出危险性的增加。
其他文献
微生物增产煤层气技术(MECo M)通过将厌氧微生物菌群及其营养液注入到煤层中,利用能够降解煤的微生物的特性,人工提速煤层原位生物甲烷生成。该技术能够实现废弃矿井和难开采煤层(如薄煤层)的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问题。目前对放大模拟培养下厌氧降解煤产甲烷过程中的微生物组成、中间代谢产物和煤结构特征所知甚少,而逐步放大培养的尺度效应研究能为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产气向工业化应用的转变提供重要指导
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对新能源的研究成为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而高温地热资源因其储量大,清洁高效等优点逐渐进入人类的视野。在高温地热资源提取过程中,人工热储层的改造对地热开采效率有重大影响。在开采中,由于热量的提取,岩体的温度降低不可避免,通过现场的工程实际可以发现,随着工程的推进,储层的渗透性增加,这表明热量的提取过程中,岩石裂隙的通道扩张,从而导致岩体裂隙的渗透性发生变化。而岩体裂隙的渗透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煤炭开采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在矿压预测研究中也备受青睐,但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的矿压预测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矿压预测研究工作大多重在利用不同的算法或改进模型来实现单个或短期内几个数据的高精度预测,忽视了实测矿压数据处理对矿压数据预测的影响,且尚无研究表明能够实现连续、长期的矿压数据超前预测。然而,相较于单个或短期内几个数据的预测,实现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和范围的增加,逐渐涉及到的众多高硫煤层中以及岩瘤、岩墙等地质条件下,常伴有H2S气体异常富集涌出的现象。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剧毒的酸性活跃气体,作为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会对工作面人员的职业健康和有序开采作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工程上针对高浓度H2S涌出问题,通常采用煤体内部钻孔注碱的预处理方式以及巷道喷淋碱雾的治理措施,对于注碱未被处理掉的H2S或不能采用煤体注水的煤层地质
煤基高岭石是煤的伴生矿物,是我国特有的宝贵资源。这种煤伴生矿物在选煤过程中富集于矸石和高灰煤泥等固体废弃物中,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煤基高岭石表面有丰富的活性羟基,有一定的比表面积,且极性强,孔隙发达,不加处理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具有成为吸附剂的潜力,但是因其粉体颗粒细小、难以实现固液分离的局限,使其性能的利用受到限制。而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方便实现回收利用。因此,高效利用煤的
为研究不同工况下瓦斯爆炸在复杂管网内的超压演化规律、高温火焰波传播规律与有毒有害气体传播规律,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针对角联结构通风管网模型,分析管网中各个监测点在不同条件下瓦斯爆炸超压、高温与有毒有害气体传播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减少煤矿瓦斯爆炸灾害中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应急救援与救灾提供理论支持。首先利用自行设计并搭建的小尺寸角联结构管网实验平台进行角联管网内风流传播验证,通过对不同
科技发展和业态变革使企业的创新竞争日趋激烈,基于产业链的集群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集群合作创新关系不稳定问题突出。物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也面临着这样的发展困境。文章从物流园区——物流产业集群的空间表现形式出发,对政府、物流园区和园区企业进行三方动态博弈分析,探讨物流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机制。研究表明:政府从规制成本、物流需求方及园区企业社会福利、物流园区稳定发展和社会公正考虑,
由于乏风中甲烷浓度较低,无法直接利用,故被大多数煤矿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甲烷作为温室气体的一种,其温室效应及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都远高于二氧化碳,若将乏风中的甲烷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资源造成浪费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目前,解决此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其进行催化燃烧,催化燃烧具有起燃温度低、可进行低浓度操作、产物无污染等优点,因此研究催化燃烧对资源和环境的发展具有双重意义。用于甲烷
燃煤电厂是CO2的集中排放源,减少CO2的排放是电厂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电厂烟气中惰性气体含量在80%以上,将电厂烟气注入井下采空区既能封存CO2等气体,又能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为了探究电厂烟气条件下煤的自燃特性,选用变质程度较低的四种煤,对比分析不同煤样在空气及CO2浓度分别为4%、8%、12%、16%模拟烟气条件下煤氧化升温过程的TG-DTG曲线特征温度点变化及活化能变化、气体产物与浓度变化、
岩石的热冲击破裂现象存在于地热资源的开发、热力破岩、核废料深部储存等多种工程中。当温度场受到扰动,产生剧烈变化时,会对岩石造成的热冲击作用,对岩石造成热冲击作用从而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可能会给相关工程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合理利用这一现象也可提高工程效率。因此对热冲击作用下岩石损伤情况进行研究对于这一类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地热储层中常见的砂岩与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借助显微CT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