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积累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仍然供过于求,但部分地区却出现用工短缺,这种结构性短缺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布局的变化,收入分配比较利益关系的变化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员构成发生的变化紧密相关。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比较分析,试图探寻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种因素。本文首先简要叙述问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基本框架;第二章进行相关概念界定并对国内外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理论进行总结和述评;第三章实证部分,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说明影响程度和相关程度;第四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很多,收入方面,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民人均收入,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越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其是否转移也存在正向影响,收入方面两个指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方面,表现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二三产业对GDP贡献的增加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其他方面,制度变迁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存在影响。结合实证部分的分析结果,对促进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从源头上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经济布局的调整,加强东部地区对有技术素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同时加强西部和中部地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通过小城镇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转移渠道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适合的岗位;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消除制度因素的障碍;通过建立信息对称的劳动力转移信息网,转移前做好宣传,转移后进行跟踪,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全面服务,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素质,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符合技能岗位的要求,实现更好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