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市民化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调查数据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最终目标。就业作为连接劳动者与各种经济要素的社会活动,必然会对市民化进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城镇就业质量的提高和人口向城镇流动是一个相辅相成、循环上升的过程,在农民退出农村、进入城市以及城市融入的各个阶段,就业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市民化顺利实现的基础和保障,高质量的就业不仅能够使农民实现户籍及身份的转变,更能够使其在城镇获得持续性的生存保障,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真正融入城市。作为人口和农业的大省,山东省面临更加艰巨的城镇化任务,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市民化的影响对于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民工向城市市民的顺利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相关理论,本研究从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就业与市民化、实现市民化的路径与对策等方面对现阶段国内外有关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并梳理了就业质量影响市民化的作用机理,说明高质量的就业在农民退出农村、进入城市以及城市融入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调查获得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现阶段山东省农民工就业质量给农民工城镇居留意愿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受调查农民工对进入城市就业的总体感觉一般,收入水平等物质因素是其选择进入城市工作的主要原因,并严重影响其对城市就业的总体满意度,而反映农民工就业条件和生存质量的诸如劳动保护、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因素还未能引起其的充分重视。可以看出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主要追求的是城市提供的较优的物质条件,对更高层次的城镇发展还没有迫切的需要。促进我国农民工顺利向市民转变,实现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根本动力在于城镇拉力,最大障碍在于城镇推力。实现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提高农民工城镇就业质量,在满足农民工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为农民工城镇安居乐业以及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城镇化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本研究认为在深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多方配合、自由平等适度有序的原则。既不能违背市场公平又要注重保护提高弱者地位,在制定调整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时要从宏观上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充分考虑各地区、城市、社会群体的利益,公平对待,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农民工自由发展,依据现有条件合理把握农民工向市民转换的速度,保证其向新市民的有序转变。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已经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国际直接投资扮演
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内是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孵化的试验田,对外是迎接国际生产要素重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
线性回归中,多重共线性问题是线性回归中一个常见的问题,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变量间存在重叠的信息——即共线性部分。因此
传媒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期,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转型和发展,传媒行业板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发展与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而资本结构合理与否与企业资产结构关系非常密切。就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而言,2015年到2017年三年之间行业平均的资产负债率分别35.42%、31.99%、34.03%,这样的负债水平表面上看,公司的财务风险较低,但如果结合公司的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这样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