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最终目标。就业作为连接劳动者与各种经济要素的社会活动,必然会对市民化进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城镇就业质量的提高和人口向城镇流动是一个相辅相成、循环上升的过程,在农民退出农村、进入城市以及城市融入的各个阶段,就业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市民化顺利实现的基础和保障,高质量的就业不仅能够使农民实现户籍及身份的转变,更能够使其在城镇获得持续性的生存保障,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真正融入城市。作为人口和农业的大省,山东省面临更加艰巨的城镇化任务,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市民化的影响对于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民工向城市市民的顺利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相关理论,本研究从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就业与市民化、实现市民化的路径与对策等方面对现阶段国内外有关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并梳理了就业质量影响市民化的作用机理,说明高质量的就业在农民退出农村、进入城市以及城市融入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调查获得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现阶段山东省农民工就业质量给农民工城镇居留意愿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受调查农民工对进入城市就业的总体感觉一般,收入水平等物质因素是其选择进入城市工作的主要原因,并严重影响其对城市就业的总体满意度,而反映农民工就业条件和生存质量的诸如劳动保护、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因素还未能引起其的充分重视。可以看出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主要追求的是城市提供的较优的物质条件,对更高层次的城镇发展还没有迫切的需要。促进我国农民工顺利向市民转变,实现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根本动力在于城镇拉力,最大障碍在于城镇推力。实现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提高农民工城镇就业质量,在满足农民工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为农民工城镇安居乐业以及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城镇化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本研究认为在深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多方配合、自由平等适度有序的原则。既不能违背市场公平又要注重保护提高弱者地位,在制定调整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时要从宏观上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充分考虑各地区、城市、社会群体的利益,公平对待,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农民工自由发展,依据现有条件合理把握农民工向市民转换的速度,保证其向新市民的有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