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现代建筑地域性探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导师刘先觉教授系统研究现代建筑地域性的子课题之一.地处热带的东南亚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而其现代建筑的地域性发展也体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征.通过对东南亚现代建筑的地域性探讨,东南亚建筑师不拘泥于形式的创新意识、批判意识,以及寻求多样性的解决方式等,对世界建筑的地域性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论文通过对东南亚现代建筑的研究,借助现象学、类型学等理论的分析,并结合东南亚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的背景,试图挖掘其地域性生成的动力机制与本质,探讨热带建筑的地域性设计的原则,而不是囿于形式的讨论.论文由三部分组成:一、从东南亚的历史及现状的背景性研究来探讨现代建筑地域性的出发点;二、从地域性理论入手分析批判性热带主义与当代乡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结合地域性理论与实际案例的分析来探讨东南亚现代建筑地域性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从功能、艺术、技术的角度,详细地讨论了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在现代景园的形成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与影响,为了补充纯经验式的空泛的理论分析的不足,本文还使用了实证分析
大城市近郊大中型老工业企业(以下简称郊企)的人居环境,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一种人居环境类型.其形成原因、自然及社会环境条件等各方面均有相当的特殊性.系统地研究郊企人居
现如今,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伴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城市 TOD理论等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国各个主要城市逐渐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江西省会南昌市也正如
大学科技园是一个经济概念,放到建筑领域来考虑,也不能脱离其经济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大学科技园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现状,然后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论
建筑仿生学认为,人类在建筑上所遇到的问题,自然界早已有了相应的解决方式.生物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的完善自身性能与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
确定合理的内部公共交通系统是高层住宅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这却往往被国内的建筑师们所忽视。基于此种状况,本文从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参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和实际调研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象新天地、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等优秀建筑作品.对于上海的新建筑,国内外好多媒体都曾经有过报道,但
本文以中国海洋大学三个校区的建筑为例,调查分析了中国的大学校园建筑在"地域性"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了四个有代表性的问题:(1)大学校园建筑如何与地域自然环境应
传统村落是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载体,对于传统民居的研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徽州地区的马头墙、北方四合院住宅等,而湖南省内民居大多集中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湘南地区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的拓展,以及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工业企业的普遍衰退,旧城工业区更新改造近来在我国也获得了多方关注.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远未赶上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