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末年,随着通商口岸的不断开辟,不少日本人进入了巴蜀地区,并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游记作品。不同于其时巴蜀文人游山访水、咏怀古迹式的游览记,日本人巴蜀游记在对山川风物、地理名胜进行描写外,更为注重对社会民生、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记载。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由于游记作者多为日本教习,他们从异域者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经验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审视了四川推行新式教育的具体状况。日本人巴蜀游记为我们展现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本土文献材料的更为丰富的细节,这有助于我们更为真实地展现清末四川教育变革的全貌,认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四川教育所呈现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又分为四章。 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对巴蜀、清末日本人巴蜀游记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主要的日本人巴蜀游记做了简要介绍。 第一章从清政府决议实施行政、取法日本谈起,介绍了二十世纪后期,日本人尤其是日本教习来华的国内外背景,梳理了四川教育变革兴起的全过程。 第二章以日本人巴蜀游记为基础,结合本土文献材料,探讨了清末四川教育变革的具体状况。本章主要分为六个板块,即教育行政机构和组织、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以及报刊出版等。在展现日本人巴蜀游记中四川教育变革全貌的同时,论文对游记中日本人的某些观点还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 第三章从新旧交替、层次不分明以及发展不平衡三个方面,探讨了日本人巴蜀游记中,四川教育变革所呈现的特点,反映了日本人从教育改革成功者和域外人身份出发,对四川教育的审视和思考。 第四章通过日本人巴蜀游记,对目前学界研究较少的入川日本教习做了较为全面而具体的探究,在重新定义“教习”的基础上,论文对日本教习进行了分类、人数统计,介绍了教习的聘用和待遇,并分析了日本教习的留川态度和影响。 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了梳理,再次肯定了日本人巴蜀游记对研究四川教育变革的价值,指出在引用日本人巴蜀游记时,要注意辩伪和客观的问题,并对研究的不足和未来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做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