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马尾藻是褐藻中马尾藻科最重要的属之一,用于生产卡拉胶、甘露醇、碘和其他经济物质。马尾藻属物种之间形态特征相似,因此在分类上存在很多争议,进化关系不够明确。本研究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对7个完整的马尾藻属质体基因组,费氏马尾藻(Sargassum feldmannii)、草叶马尾藻(Sargassum graminifolium)、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wianum)、冬青叶马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尾藻是褐藻中马尾藻科最重要的属之一,用于生产卡拉胶、甘露醇、碘和其他经济物质。马尾藻属物种之间形态特征相似,因此在分类上存在很多争议,进化关系不够明确。本研究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对7个完整的马尾藻属质体基因组,费氏马尾藻(Sargassum feldmannii)、草叶马尾藻(Sargassum graminifolium)、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wianum)、冬青叶马尾藻重缘变种(Sargassum ilicifolium var.conduplicatum)、莫氏马尾藻(Sargassum mcclurei)、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和叶囊马尾藻(Sargassum phyllocystum)进行了组装、注释等分析,系统研究了马尾藻属质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比较了马尾藻属不同物种质体基因组之间的差异,重建了褐藻纲和墨角藻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并进行了分化时间的计算。经过与近源物种的比对和校准后,得到的7个马尾藻属物种的质体基因组全长124,258~124,563 bp,结构均为闭合环状的四分体结构,大单拷贝区长度为73,500~73,693 bp,小单拷贝区长度为39,892~40,012 bp,两个反向重复区长度为10,838~10,872 bp。基因均无内含子,包括13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8个t RNA基因和6个r RNA基因。7个物种的质体基因组碱基组成与其他马尾藻属物种一致,GC含量在30.35%~30.49%之间,显著低于AT含量。在密码子使用方面,马尾藻属物种与其他多数褐藻类似,均使用通用遗传密码。作为起始密码子,ATG为除基因psb F、rpl3和thi S外蛋白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在终止密码子方面,以TAA、TAG和TGA作为终止密码子的基因占比分别为78%、18%和4%左右。我们在马尾藻属的分类层面上,将本研究的7个物种的质体基因组与已公布的5个马尾藻属藻类的质体基因组进行了共线性分析和序列差异比较。质体基因组全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马尾藻属质体基因组的差异主要集中在非编码区域,不同物种的密码子组成基本一致,RSCU值大致相同。对不同马尾藻属物种的IR边界进行比较发现,马尾藻属物种在IR边界附近的基因完全一致,长度和相对位置的差别很小。共线性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同源基因排列一致,只有铜藻(Sargassum horneri)存在trn C和trn N两个t RNA基因的倒位。对褐藻纲的物种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分化时间的计算,褐藻纲藻类的分支与其所属的目、科等分类一致,揭示了褐藻不同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马尾藻属藻类形成两个大的分支,支持现有的分类系统。分化时间的计算结果推算褐藻的分类出现在约201.42 Mya之前,墨角藻目内部分化分支形成开始于约92.52 Mya之前,马尾藻属物种分为两个亚类在约14.33 Mya之前。本研究测序了新的马尾藻属物种的质体基因组,结合同属物种的质体基因组,对基因组成和排列、密码子偏好性和结构特征等进行比较分析,重建了系统发育关系并计算分化时间。为褐藻的物种形成和质体基因组进化事件提供了证据,为褐藻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质体基因组数据,为藻类的遗传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盐碱土地面积广阔,且盐碱含量高、土壤养分低,严重影响了该区域内农业尤其是经济作物的种植业发展。施用微生物制剂是盐碱地改良的有效措施,而木霉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且环境友好,是制备菌肥菌剂的理想菌株。中华枸杞(Lycium chinense)耐盐耐涝能力强,经济价值高,适宜在滨海盐碱地推广种植。研究木霉对枸杞抗盐能力的影响机制,可促进枸杞在盐渍土壤中生存生长,为滨海盐碱地
口岸病原微生物多指入境口岸大宗货物、压舱水、动物源性样本、土壤、人员携带等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近年来,传染病的暴发越发频繁,国家间贸易往来的日益增加给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途径,给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口岸作为防控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关卡,做好口岸检疫工作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口岸检疫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缺少口岸病原微生物相关的数据库,大量重要监测数据整合率低,浪费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全球土壤
受复杂照明条件以及拍摄设备的影响,从现实环境中捕获的低光图像往往呈现出亮度偏暗,对比度偏弱,噪声较多,边缘信息较差,细节缺失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图像的可视性。提高低光图像的质量在许多图像处理和多媒体应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光照估计一直是低光图像增强问题中的一大难点。很多现有深度学习方法缺乏对光照的有效先验约束,导致估计出的光照无法反应场景的真实结构,进而影响了恢复结果的质量。此外,一些模型采用“
大部分深度领域自适应方法度量的是源域和目标域的整体数据分布,但是样本之间不同的特征表征表明了样本在数据分布度量中的贡献是不同的。正是缺少了对样本差异性的衡量,才会导致源域和目标域的整体数据分布无法进行细粒度的对齐。另外,无论是整体分布对齐还是细粒度对齐都是针对图片整体特征,但整体特征中存在的不同干扰特征也是样本差异性的表现之一,如:杂乱背景。在如此情况下,强制对齐样本的整体特征必然会导致严重的负面
浮游原生生物作为浮游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同时也是海洋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和生源要素循环的重要驱动者之一。纤毛虫作为特化程度最高的原生生物,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在浮游生态系统中发挥着独特的生态功能。近岸水体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其中的原生生物会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群落组成和时空分布模式。然而莱州湾近岸水体的原生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组成和季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农业人口数量的日益扩大,人们对化肥的过度利用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使土壤盐渍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影响作物产量、品质以及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且具有很强的抗逆性与适应性,在土壤盐渍化加剧这一背景下使得其藜麦现已作为一种盐生植物模型被广泛研究,随着藜麦高质量基因组的发布,越
干旱作为限制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通常会引起植物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基因表达等一系列的变化,其对植物造成的生长减缓,远远高于盐、高温等其他非生物胁迫。北沙参为伞形科珊瑚菜属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属临床常用中药,国内多分布于山东、内蒙古、河北等地。虽然珊瑚菜的药用价值很高,但是野生资源衰竭,被列为国家二级
随着三维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打印模型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对打印精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作为三维打印流程中的重要部分,路径规划的精度影响着整体打印精度。复杂壳体模型包含大量难以规划的复杂几何结构。由于传统的路径规划方法及打印过程无法满足复杂几何结构的高精度打印要求,复杂壳体模型打印结果质量较差、精度较低的问题需要有效解决。针对复杂几何结构的传统路径规划中存在的局部路径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路径
高性能的有监督模型需要获取大量的高质量标注数据,且模型只能识别训练中见过的类别。零样本学习将现有模型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未见类别上,解决了监督学习缺少标注数据和模型复用性低的困境。由于缺少未见类图像,零样本学习需要引入额外的语义信息监督才能正确识别未见类,但这同时也导致了域漂移和模态间隔问题。本文聚焦零样本学习中的域漂移和模态间隔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语义引导的零样本学习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雨、雾、光照不足等恶劣自然环境会降低各种成像设备的成像质量。为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人们在各种硬件平台上部署了图像去雨、去雾等底层视觉算法。现有方法通常只能针对特定底层视觉任务和特定硬件平台设计网络结构,设计门槛高且效率低下。神经网络搜索是一种可以自动设计网络结构的技术,但其本身计算代价大,且与底层视觉任务的结合需要重新设计搜索空间,工作量繁重。搜索过程中也缺乏有效手段兼顾硬件平台带来的各种限制。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