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殖民主义的悲歌——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野草在歌唱》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7194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有沃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称。她以激情和想象力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成为女性经验的史诗作家。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展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部非洲的殖民现实,反映了殖民统治下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生活的艰辛。本研究从法侬、福柯、萨义德和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出发,通过对殖民地社会背景的剖析,探析殖民主义者的殖民神话,展现被殖民者民族意识的觉醒,解读莱辛在《野草在歌唱》中所表现的反殖民思想。 本论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文献综述。本章回顾了国内外对《野草在歌唱》的研究,主要包括女主人公形象的解读、写作技巧的分析及小说中蕴含的殖民主题的探讨。然而,关于殖民主题的研究尚不全面。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将进一步探讨《野草在歌唱》中蕴含的殖民主题。 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简要介绍了法侬、福柯、萨义德和巴巴等人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章探析了殖民者所构建的殖民神话。《野草在歌唱》恰恰是殖民神话的体现。以玛丽和查理为代表的殖民者对被殖民者具有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在他们看来,殖民者是无比优越的,而被殖民者则是一些居于低下地位的“他者”。被殖民者生活的贫困及其劣根性又使得殖民者坚信自身的优越性。殖民者优越而被殖民者卑下的殖民神话被深深烙印在殖民地人民的心中。 第四章对殖民神话提出质疑。一方面,殖民神话的幻灭源于殖民者内部的分化。殖民政府为维持其统治不惜牺牲殖民者的利益,从根本上改变统治策略。而以迪克为代表的殖民者在殖民地的失败及玛丽的死亡反映了殖民者在殖民地力量的弱化。另一方面,被殖民者的开化与反抗对殖民统治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整个被殖民群体都意识到他们做人的权利。被殖民者的代言人摩西向读者展现了他闪光的人性和对主流文化的无情反抗。自此,殖民统治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第五章探析了殖民体系的崩溃。《野草在歌唱》为殖民者全力捍卫的殖民神话而唱响。殖民者破灭的殖民梦想揭露了殖民神话的脆弱。同时,被殖民者的民族意识开始苏醒。摩西,作为苏醒的被殖民者的一员,发扬了他们自己的历史传统。事实证明,殖民统治因不断受到来自被殖民者的挑战而走向消亡。 本文认为《野草在歌唱》中蕴含着莱辛的反殖民思想。殖民者构建的殖民神话试图塑造正面的殖民者形象和反面的被殖民者形象。然而,小说中的殖民地实情对殖民神话提出质疑,致使殖民统治日益艰难。此外,被殖民者苏醒的民族意识加剧了这种状况。这使得人们意识到:殖民统治是一曲悲歌,殖民地应属于被殖民者的。
其他文献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发展到第三阶段的产物,由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结合而来。该理论认为女性和自然比男性和自然有更为密切的联系,也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而在父权社会里,男性
名词的属格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格。传统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等各派的语言学家们都从句法、语义等不同角度对属格结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英语有两种形式实现其属格,即’s属格和
自人类起源之初,人们便以双性同体的眼光认识世界。因此,在古老的神话中,最初的神都是雌雄同体的,既能统治世界,又能蕴生万物。但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双性同体的意识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