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塌陷湖泊在淮南矿区生态修复中占有中心地位,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健康是保证矿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研究塌陷湖泊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过程,揭示其发展与变化规律,可以为深入理解这一类型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潘谢矿区内3个小型塌陷湖泊即潘谢潘集站(PXGQ)、潘谢顾桥站(PXXQ)潘谢谢桥站PXXQ及淮西湖站(HXH)为研究对象,于2014-2015年进行湖泊季度采样,分析水环境特征及浮游生物(浮游值物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PXXQ站点为例,运用Ecopath模型对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及相关结论如下:1) PXPJ、PXGQ、 PXXQ和HXH站点4个季度总氮(TN)浓度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69mg/L、0.91 mg/L、282mg/L和4.26 mg/L,总磷(TP)浓度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104 mg/L, 0.299mg/L、0.045 mg/L和0.381 mg/L,叶绿素a(Chl-a)浓度年均值分别为28.3 mg/m3、 26.9 mg/m3、38.1 mg/m3和53.6 mg/m3,4个湖泊均属于富营养化状态,HXH站点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2)4个小型塌陷湖泊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9纲18目34科74属136种,浮游植物种类主要由蓝藻、绿藻和硅藻组成。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59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45.0%,其次是蓝藻,总共2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18.3%;硅藻22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16.8%。PXPJ站点以绿藻、硅藻和隐藻为主;PXGQ站点蓝藻在夏秋季数量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在两个季节分别占藻类总细胞密度的61.5%和46.2%;PXXQ站点隐藻在春季为绝对优势类群,夏秋以蓝藻为主;HXH站点以隐藻为夏秋季优势种,分别占藻类总细胞密度的70.5%和66.8%。3)4个塌陷湖泊4个季度调查期间总共观察到轮虫15属34种,其中PXPJ站点13属25种,PXGQ站点13属24种,PXXQ站点11属20种,HXH站点5属11种。44个塌陷湖泊轮虫群落结构具有较大的时空分布差异,主要观测到的优势种为曲腿龟甲轮虫、罗氏异尾轮虫、前节晶囊轮虫、卜氏晶囊轮虫和针簇多肢轮虫。4)4个塌陷湖泊研究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23属36种,PXPJ站点观察到浮游甲壳动物13属16种,PXGQ站点12属13种,PXXQ站点14属19种,HXH站点16属20种。4个塌陷湖泊浮游甲壳动物密度范围分别是500~2800 ind/L、950-3350 ind/L、 400~3900ind/L和16.4~308 ind/L,长额象鼻溞、广布中剑水蚤及透明温剑水蚤在这4个塌陷湖泊中均出现频率较高成为绝对优势种。5)PXXQ: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涉及了14个功能组,包括鱼类(乌鳢、黄颡鱼、鲤鱼、鲫鱼等)、碎屑、浮游生物等,基本涵盖谢桥生态系统主要的营养结构组成及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最终,模型将生态系统整合为5个营养级。系统中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Ⅴ营养级的生态系统的转换效率分别为12.3%、13.5%和14.7%,平均为13.5%,各营养级占系统总输入量的数值沿着食物链逐渐降低。谢桥生态系统的营养流动有两条途径,一是以浮游植物为始端的捕食食物链,转换效率为13.3%;二是以碎屑为始端的碎屑食物链,链转换效率为13.5%,系统的总转换效率为13.4%。混合影响效应表明各功能组对自身的混合营养效应均为负效应,捕捞组对鱼类均产生明显负效应,但对虾类、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及浮游植物的影响表现为正效应,尤其对虾的正效应作用非常明显。碎屑、浮游植物作为统的初级生产者,对其他功能群的影响一般为正效应;鲢鱼作为谢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经济鱼类对其他鱼类产生较为明显负效应。生态们重叠指数表明鲤鱼、鳙鱼、鲢鱼及虾的捕食者重叠指数很高,小型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具有极高的被捕食重叠指数和捕食者重叠指数。Ecopath运行后得到一系列评价系统稳定及成熟度的参数:PXXQ生态系统的TPP/IR值为2.207,大于健康值1,表明系统还未达到稳定阶段。CI和SOI是反映生态系统内部联系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系统的CI值和SOI值分别为0.284和0.099,该站点各功能组之间联系较弱,系统稳定性不够。FCI和FCL也可用来表示系统的成熟度,分别为7.93%和2.849,说明系统中物质再循环比例低,营养流经食物链的路径短,系统成熟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