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东南地区150kaB.P.以来CaCO<,3>旋回与气候变迁的探讨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Woolf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为代表的鄂尔多斯东南洼地地区150ka B.P.以来的地层中存在38个由风砂沉积与河湖相和/或古土壤构成的地层旋回。地层中的CaCO3含量分布呈现出与沉积物粗细韵律相同步的变化,从风成砂到其上覆的河湖相和/或古土壤,CaCO3含量亦相应表现出38个由低到高的旋回分布。CaCO3含量在不同沉积相中的这种不同于深海和黄土地区的独特分布特征,是在低洼地貌背景下,古气候干湿冷暖及风力大小更叠的结果。风砂相形成于干寒多风的气候条件下,其时物理作用占主导,其CaCO3含量基本是物源本身原有成分;河湖相和古土壤中CaCO3含量的增加,可能反映出当时气候较为温暖湿润,较多的降水使CaCO3在研究区周围的高地上淋失而在洼地区域聚集,冬季风减弱导致粉砂物质在区内沉降量增加,由于粉砂具备有利于与CaCO3相结合的特点,故它的增加从另一方面导致了CaCO3含量的增加。 米浪沟湾剖面150ka B.P.以来的CaCO3含量的多波动分布情况可与极地GRIP冰芯和深海沉积中氧同位素阶段进行对比,对应δ18O1、δ18O3和δ18O5的层段,其CaCO3含量平均值和分布范围,特别是平均值均明显地表现为高含量,对应δ18O2、δ18O4和δ18O6层段的CaCO3含量则较低。研究区末次冰期CaCO3含量的波动还能够体现出10ka~70ka存在的6个Heinrich事件。这些耦合关系的确立,说明研究区150kaB.P.以来CaCO3含量变化所揭示的区域气候环境变迁其实是全球环境演变在本区的响应。
其他文献
西北民族地区因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民族和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而拥有大量特色浓郁、品位极高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的日益旺盛、旅游投
全新世是地球历史最新的一页,现代气候是全新世气候的延续和发展。最近二十多年来,国际国内的地学界都十分重视全新世的研究,深入了解和探讨全新世气候演变规律、各阶段气候特点
毛乌素沙漠东南部边缘萨拉乌苏河流域150 ka B.P以来存在38个由风成砂丘与河湖相和古土壤构成的沉积旋迥。该剖面常量化学元素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河湖相和古土壤中Al2O3、F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