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税制度完善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englin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加快资源税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征求意见稿)》在2017年12月出台,其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税还处于试点改革阶段,我国水资源税在各方面的立法条件还不成熟,需要通过试点改革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待条件成熟,再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目前我国水资源税总体处于萌芽阶段,科学的水资源税收制度作为资源和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能够实现资源的保护和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水资源税收制度必须实现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我国水资源本身的特点和水资源税费改革试点的现状出发,分析水资源税费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全面推行水资源税改革的主要障碍,从而深入探究我国水资源税税制完善的具体路径并形成文章的主体内容。本文的正文第一部分首先主要从资源有偿的理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水资源税进行了理论阐述,具体论述目前我国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现状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现状。其次从财政、预算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我国征收水资源税的重要性,强调我国水资源税费改革在缓解水资源区域矛盾与控制我国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问题方面改革目标,以及对区域内外商投资的引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问题。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水资源税费运行的现状,水资源费和税的取舍问题。本章首先分析了水资源税税费改革的立法和运行现状,指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税立法不完善、立法文件层级不够等问题,提出目前水资源税征管制度存在的法律体系不成熟、执法刚性不足,水资源税征收标准不一,无证取水和跨区域征收难度大等问题。其次以河北省水资源试点改革为中心,探究目前水资源税创新试点取得的成效,对水资源税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针对刚刚开始水资源税扩围十个省份的可行性及水资源税全面推行的障碍进行具体研究,得出我国水资源试点改革对全面推进水资源税重要启示,水资源税的全面推进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和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水资源税制度完善的具体思路。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我国水资源税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即在环境保护税实施和资源税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明确我国水资源税改革和制度完善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分析德国、荷兰、俄罗斯等成熟国家水资源税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具体探讨我国水资源制度的路径设计,深化改革,加快我国水资源税制度的完善。我国水资源税制度完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从纳税人、计征依据、征税范围、税率设计等方面完善水资源税基本要素的设计;改进税款的分配方式和专款专用制度;实现税务和环保等部门的信息实时共享解决水资源税税款征收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问题;建立税费并存的税款征收模式是全面推进我国水资源税改革重要手段;加强水资源税收激励机制建设,如通过建立良好的效果奖励机制、监督考评机制和有效的宣传机制,助力水资源税改革的全面推行和水资源税制度的完善。
其他文献
胡颓子是我国优良的林果药兼用型常绿灌木,具有很好的绿化观赏、食用药用经济价值,并且其果实、根和叶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该文对胡颓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金属铝的优良特性之一就是可以与众多其它金属元素共同组成性能迥异的合金,因此在人类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金属之一。铝的重复利用性远远优于
通过分析国内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现状,借鉴国外规划管理实施的措施,提出建立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保障体系的目的、原则和初步框架,并就法律、行政、经济、社会、
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归纳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内民族地区旅游研究内容,以期把握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民族地区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利用GPS测量方法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具有相对定位精度高,观测速度快,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全天候、全球性作业、选点灵活、布网方便,对GPS网的几何图形没有严格的要求,不受通视
秦巴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该区的植被信息提取开展研究,可为区内生态服务功能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加窗处理改进DTW距离相似性算法,结合临近度模糊分
21世纪世界经济重心将逐步移向亚洲,而中国是亚洲最大的潜在市场。因此,我国要充分利用港口城市、交通运输网、经济腹地以及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等优势,吸引外资,引进技术,
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采用调查分析法,在现场勘测和分析相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迪那凝析气田地面工程水土流失与自然水土流失的关系,研究了典型项目区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各领域。多媒体技术是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很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均已引入多媒体技术,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全国8个省25个产地栽培和野生丹参根际土壤的分析结果表明,丹参产区土壤有效氮(N)、磷(P)、钾(K)、硼(B)、铁(Fe)、锰(Mn)、锌(Zn)、铜(Cu)含量丰缺水平差异较大。有效P,Fe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