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保障,二者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使其逐渐无法承受人类施加的巨大压力,基础资源之一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加大。因此,国内外的学者们将研究视角转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始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因其独特的地位和快速的经济发展成为人口大量聚集的地区,这也给该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极大压力。针对这一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界定了“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系统。“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系统是指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由人口、经济、水资源等多种要素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该系统包含四个子系统,分别是: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和水环境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2)构建了“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信息反馈理论指导下分析了系统中各要素的因果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专业软件Vensim PLE构建了“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用2005-2014年的基础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通过了模型的有效性检验。(3)采用情景分析法,计算并分析了2014-2030年四种情景下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综合型情景下用水情况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未来水资源利用的情况。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总量增加到1377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93253亿元,总用水量256.65亿立方米,生活污水处理率可以达到95%,工业废水处理率能够达到9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2%以上,在每年44.38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水量的补给下,2030年仍存在42.75亿立方米水资源缺口。因此,在资源型缺水的京津冀地区,实现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目标,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注重开发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