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主题兴趣视角下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分析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不但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并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材在符合该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同时,应尽力使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和灵活化,满足不同特征学生的需求。因而,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情况来选择和设计契合他们主题兴趣的英语教材,是教材研究者和编撰者必须归入的参考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来自福建漳州的四所高中385名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的主题分布特征如何?2.高中生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的主题兴趣分布特征如何?3.不同变量(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性别)对高中生教材主题兴趣选择的影响如何?基于数据统计与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的五册教材共包含25个主题。从主题语境来看,该教材(必修)的主题分布在“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语境中。其中,“人与社会”包含14个主题(56%),“人与自我”包含5个主题(20%),“人与自然”包含6个主题(24%)。从学科属性来看,该教材(必修)的主题分布体现了跨学科特征,其中人文学科(68.4%)所占比重比自然科学(31.6%)大。2.高中生对该教材(必修)25个主题的兴趣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高中生对休闲娱乐性强且自身联系紧密的主题更感兴趣;而对于哲理性强且远离日常生活的主题更不感兴趣。3.在该教材(必修)的主题兴趣的选择方面,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在B1U2English around the world、B1U4Earthquakes、B3U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B3U2Healthy eating、B3U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B3U4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B4U2Working the land、B5U1Great scientists、B5U2The United Kingdom等9个主题存在差异,而在其他主题不存在差异;男生和女生在B2U2The Olympic Games、B2U3Computers、B4U1Womenof achievement、B4U2Working the land、B4U3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B5U1Great scientists等6个主题存在差异,而在其他主题不存在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从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度与运用策略、教师对不同水平和性别学生的主题兴趣了解情况等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率,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兴趣偏向选择的英语学习辅助材料,进而提升与发展高中生英语学习水平。
其他文献
民族平等是列宁民族法思想的精髓,同时他也是这一理论实践者。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形式平等理论不同,列宁更强调实现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平等”,即切实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基
前不久,我们对基层旅团伙食费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中发现旅团部队对搞好伙食保障非常重视,也有不少自己独特的做法。但是,在审计调查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部分基层
报纸
<正>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今天,"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麝月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丫鬟,虽然地位不高,但作者对她着墨甚多,在前八十回中共有三十一次写到她,后四十回也出场较多。《红楼梦》各个版本关于麝月的描写没有很大出入,
基于传统的雪堆博弈模型,通过添加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并且结合复杂网络的结构的随机性,建立新型博弈模型,来探究网络结构的差异性对博弈模型的影响。基于新型奖惩机制的引入
对于WTO各个协议的解释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重要问题。目前的一些国际条约法中关于条约解释的规定有些形成了国际习惯规则的一部分,与WTO争端解决中的条约解释问题有着不可
简要说明牙科材料的发展状况,论述了牙科塑料材料的性能及使用配方
陈平是汉初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六出奇计,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然而,刘邦却说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但他蛰伏隐忍,赢得吕后信任;伺机而动,联周灭诸吕;明确职守,独
目的:探讨亚低温技术在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03-2008-05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亚低温技术,患
离散选择模型的研究真正兴起于19世纪50年代末,属于微观计量经济学的范畴。该模型能够对个体和家庭行为进行经验性的统计分析,因而在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